社会万象 导航

严介和投资220亿再造兰州城 半年挖掉荒山土方量超过三峡(3)

编辑:小男2012-12-05 10:10:11

    政商关系考验“国际BT模式”

    在“兰州新城”的建设中,兰州市政府与太平洋建设所涉及的项目分为三部分:移山造地、市政建设以及城市公益、城市功能等建设与完善。严介和介绍说:移山造地拟用半年时间;之后是为期两年的管道铺设、路基路面、河网湖泊、湿地沙滩岛屿、绿化亮化美化硬化净化、给排水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以及在基础设施完工后的后期地产旅游资源开发等。

    太平洋建设初期220亿元的投资,是针对上述的第一部分,6个月移山造地施工,获得的投资回报率为9%。据严介和介绍说,在对兰州新城所有项目的投资将产生三个方面的利润:一是投资回报率,二是工程施工利润,三是后期土地一级开发。综合算来,整体完成后,太平洋建设对兰州新城预计700亿的投入也将产生可观的收益。

    BT模式不是百试百灵涉及资金千亿

    今年10月兰州新城已经开始的为期6个月的征地拆迁、移山造地,首次在国内采用了“国际BT”模式。

    所谓BT,是英文Build(建设)和Transfer(移交)缩写形式,意即“建设—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这一模式成就了太平洋建设,但也曾令严介和陷入危机。

    据2006年前后的媒体报道称,当时太平洋建设将BT模式迅速复制到全国,承接了近2700亿元的订单。但这一年,太平洋建设官司缠身。这些诉讼的原告,大多为各地商业银行,被告皆为太平洋建设集团或者下属企业,也包括集团实际控制人严介和。这一年,他被9家银行联合追债,频频成为被告,财富迅速缩水。

    严介和以兰州新区和兰州新城为例,为《中国经济周刊》解读了中国式BT与国际BT的区别:中国式的BT,就是建设期间政府要逐步付款。而兰州新城采用的国际化BT模式,建设资金全部由太平洋建设垫付,等新城区土地开发整理完成之后,由政府部门以未来的土地收入等收益来支付。“我给它征地拆迁,山移掉后,变成一马平川的建设用地,政府就可以给土地发证了,土地发证就可以交给土地出让中心进行土地出卖了,银行就会蜂拥而至,在将土地抵押给银行之后,政府有了钱,然后给我们回报。这种回报率可以达到15%,但我只要9%。”

    一次性垫付的200多亿资金,为太平洋建设的自有资金,按照严介和的说法:“起码说80%以上自有资金吧。”这样的大规模投资不得不让人担心其中风险。不包括在兰州的项目,太平洋建设今年以来在西部各地频繁上马的诸多项目都需要庞大的资金,《中国经济周刊》依据公开材料不完全统计,太平洋建设签约项目涉及的资金接近1000亿。

    但在严介和看来,资金问题不是最大的风险,在经历过2006年资金链断裂的风波后,如今的太平洋建设已经完成了“凤凰涅槃”的过程,严介和控制下的三大集团已形成了完整的链条:太平洋建设承接BT项目;旗下郑和舰队国际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吸引成员加入为项目投融资;华佗论箭智慧国际集团筛选项目合作单位。“太平洋一年几千亿的项目。这里关键是资金早就互动,形成良性循环了。现在太平洋几乎是零负债。”严介和说。

    多年游走于政商之间的严介和,认为项目最大的风险,正是这种并非牢靠的政商关系。

    他担心上述项目不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让民营企业参与,更担心地方政府的换届,让项目难以持续,不能按时履约。据他透露,这样的情况已经让太平洋集团在北方某省的一个项目上损失了七八个亿。“与官流氓、官痞、吊儿郎当的政府官员打交道也很痛苦。”严介和说,“一个城市,两个党政一把手搞不到一起,甚至是明争暗斗,这对我们是最痛苦的,这是没办法解决的。”

    近期的公开报道显示,在2010—2011年,太平洋建设不断有与地方政府签订BT投资框架协议的消息,但也有很多项目无果而终,一些项目如营口“500亿”、葫芦岛“300亿”、包头市“117亿”、昆明市五华区“100亿”等协议并未开工上马。

相关阅读
热门视频
精彩专题
热点推荐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