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儿子陈小鲁希望抗战老兵享受幸福晚年生活
开国元帅陈毅之子陈小鲁,陈小鲁出生于1946年,陈小鲁的妻子是粟裕将军的女儿粟惠宁,他的一生充满了色彩。陈小鲁的名字来源与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只因当时陈毅是山东野战司令,好、蕴含了他想取山东的雄雄壮志。
昨日,陈小鲁接受了华商报记者专访。
“父亲很少讲抗战”
华商报:您的父亲跟您讲过抗战的经历吗?
陈小鲁:父亲母亲都很少讲起抗战,包括解放战争和红军时期,都很少提起。唯一有印象的就是父亲有一次讲到留法回来后,如何加入到党和革命当中。
我后来也是在整理有关父亲和岳父(粟裕)的历史书籍时,才慢慢了解的。
陈毅儿子陈小鲁照片
“要认可老兵为国家的付出”
华商报:对于抗战老兵,我们如何关怀的更多?
陈小鲁:近些年,民政部门开始调整政策,给老兵更多关怀。这是历史的进步和转变,还体现了全国团结救亡、共赴国难的精神。
老兵越来越少,有的都九十多岁了,在全国都比较分散,而且很多在山区,生活并不宽裕。我们应该尽社会力量,为他们创造一个有尊严的幸福晚年。最重要的是要认可他们的历史价值和为国家的付出,精神慰藉可能比物质帮助更为重要。
华商报:关怀老兵该如何常态化?
陈小鲁:目前关怀老兵,主要是靠国家补贴和社会赞助的方式,还有很多公益组织和社会名人成立基金,来有针对性地帮扶。比如说有人持续性地帮助一个老兵,直到他过世。像这样的老兵,虽然数量不会太多,但能持续得到稳定的帮助,改善他的生活状况,能让他感到作为一个老兵的光荣,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光荣,这一点甚至比物质帮助对他们来说意义更加非凡。
“对抗战的历史要实事求是”
华商报:您怎么看待现在的抗战教育和宣传,比如说一些“抗日神剧”?
陈小鲁:对整个抗战的历史和前后战场,应该实事求是。在那样一个年代,日本人并不是那么好打的。
根据人们对三七年和三八年的抗战经验总结中不难发现,日本兵的军事战斗素养和经验非常好。而我们部队以打游击为主,没有经过专业的战斗训练,到了战场上与日本对抗中,自然存在差距。在抗日战争剧中,被导演编剧夸大,令我都不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