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导航
男人窝 > 人物 > 正文

稻盛和夫的心灵鸡汤与商业传奇

编辑:小男2014-06-11 15:49:01

  稻盛和夫是什么人?有一个例子可以听一听:在日航负债累累,摇摇欲坠的时候,它怀着忐忑的心情向已经在安度晚年的稻盛和夫求助。令大家惊讶的是稻盛和夫接受了,并且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扭亏为盈,重新上市。

心法

心法

  自《心法》一书在中国热销上百万册后,稻盛和夫便成为中国企业家心中的“经营之圣”。就在不久前,青岛的40余位企业家成立了稻盛和夫读书会,在研读稻盛和夫的著作中不断探求和领会企业的发展之路。而对于普通读者而言,稻盛和夫的书,其魅力虽然是在讲成功,却不是泛泛的成功学,他在其中所讲述的哲学,对于苦恼的现代人来说,可以作为一种拨开迷雾的人生指南,因而被读者称为“稻盛哲学”。在稻盛和夫的新书《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中,这位年过八旬的和蔼老头儿告诉我们:要善于运用自己内心的魔法给自己播撒阳光。

  “稻盛哲学”拯救了一个企业

  稻盛和夫把道德放进了哲学,以“利他之心”思考、判断和行动,这成了“稻盛哲学”的核心。

  《心法》一书诞生的背后,是一个与稻盛和夫有关的传奇。

  2010年2月1日,航空业的门外汉、78岁的稻盛和夫应日本政府的再三要求,出任破产重建的日本航空公司的董事长。在他的带领下,仅仅一年,日航就创造了60年历史上最高的1884亿日元的利润,这个利润在当年全世界航空公司中独占鳌头、遥遥领先。

  这个使企业起死回生的事件让世人关注,尤其是稻盛和夫许多令人震惊的举动:比如他能以78岁的高龄、外行的身份、零薪酬的条件出任董事长;他明确了日航的经营理念是“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他要求企业的管理者把“作为人,何谓正确”当成判断和行动的基准,要求成为受部下信任和尊敬的人……

  “稻盛哲学”成功拯救了日航,人们认为这一事件中隐含着重大的意义,而意义就在《心法》这本书中。在书中,我们不但能了解在日航发生的奇迹,还能领悟到“稻盛哲学”的真谛—从小处说,它是拯救日航的哲学,从大处说,它其实是“拯救人生的哲学”。稻盛和夫就像拉家常一样告诉我们,人生哲学和经营哲学是相通的,经营的成功源自正确的人生哲学。

  稻盛和夫之所以能赤手空拳创建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又以惊人的速度挽救了也曾是世界五百强之一的日航,就源于他始终以“作为人,何谓正确”为判断基准来不断认知、思考和践行。在一般人看来,哲学是哲学,道德是道德,两者虽有联系却分别属于不同的范畴,但稻盛和夫却把道德放进了哲学,以“利他之心”思考、判断和行动,这成了“稻盛哲学”的核心。

  “稻盛哲学”解读内心迷茫

  “稻盛哲学”适用于这些人—深陷困境的失败者、春风得意的成功者,特别是对自己的人生抱有不安、丧失自信、陷入苦恼漩涡的人们。

  最近与一位读者交流阅读《心法》的感受,她说虽然书中所说的一些道理不是二三十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所能体会的,但这本书就好像是一位看着自己长大的伯伯在和自己交谈,告诉自己该怎样去解读内心的迷茫、解释外界带来的冲击、经营好自己的生活,关乎情,关乎理,关乎挫折,关乎顺境……

  让我们看看稻盛和夫在《心法》中是怎么解读我们内心的迷茫吧。

  问:尽管物质上的富裕生活已经实现,但为什么仍然有许多人感觉不满、心怀不安?

  答:我认为,原因在于人们没有认真思考自己应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忘记了“知足”,忘记了关爱他人,采取利己主义的人生态度。现在,我们最需要的是直面“人为什么而活着”这一根本性的问题,确立做人最基本的哲学,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问:为什么人们会时常抱怨这是一个良心丧失的时代,抱怨物质发展了,但精神却没有随之发展?

  答:因为我们没有磨砺人格。为了磨砺人格,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这个问题实在太重要了,请容我反复强调:第一,为他人尽力。要努力去思考如何为社会尽力—就是“布施”;第二,戒勉自己、抑制利己之心—就是“持戒”;第三,忍受诸行无常、波澜万丈的人生—就是“忍辱”;第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就是“精进”。我认为,关键就是要通过这四项去提升人格。

  如上这样的解答,稻盛和夫在《心法》中用了12章进行论述。在人生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是想出人头地的人,还是想轻松潇洒过日子的人,他们的人生目的都会发生变化。

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

  《心法》解开的心结

  关于欲望

  哪怕贫穷,哪怕患病,也要把自己的心沉住,平静下来,努力去提升一点心性,这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

  一般来说,贫困和病患会让人心烦意乱、消极沮丧。但是,“穷有什么关系,一日三餐不是还有饭可吃吗”,只要这么一想,就能一举改变人生观,生存的勇气、奋斗的精神就会油然而生。

  关于烦恼

  究竟怎么做才能“不去烦恼”呢?第一,如果有空去烦恼,不如去干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第二,要谦虚不要骄傲;第三,要每天反省,反省与烦恼不同;第四,要知足,活着就要感谢;第五,不要老是考虑自己,而要更多地为别人着想,要具备利他之心。

  拼命投入工作,以至没有烦恼的余暇,对自己说:“活着不就是幸福吗?你还企求什么呢?”这样来培养自己的感谢之心。这么一想,烦恼自然会消退。

  他是一个睿智的学者,也是一个聪明的商人,这两种特质在这里被完美地糅合了。

展开更多
相关阅读
热门视频
精彩专题
热点推荐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