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斌改造新绿城 坚持与信念永不熄灭
孙宏斌
在孙宏斌改造新绿城的过程中,有无数的压力和阻力在等待着他。尽管艰辛,他还是会尽力一搏。只因他是融创中国董事长,是清华大学的骄傲。如今它的公司已经在天津房产二级市场中占到了30%的份额。
尽管孙宏斌即将拥有新绿城更多的决策权,但九龙仓仍将以“并列大股东”的地位对其产生制约。在我国的房地产企业中,上述“并列大股东”的奇特结构可谓绝无仅有。尤其是24.313%的股权结构,在小数点之后都保持高度一致,显然是双方制衡与妥协的结果。
作为一家典型的港式家族企业,九龙仓从2010年开始加码对内地的投资。但在房地产开发领域,九龙仓很快表现出水土不服的一面。
九龙仓中国副主席周安桥曾表示,内地开发商的“5、9、12”开发节奏令他大为惊讶。所谓“5、9、12”,即拿到地5个月内开工,9个月卖楼,12个月实现楼盘现金流转正。但对于稳健的港企来说,根本无法实现这种节奏。
当前,港资企业在内地的投资模式主要有三:一是通过长期持有土地,获取土地增值受益。李嘉诚曾是这种方式的操作者,但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获利空间已经很小;二是投入商业地产开发。但由于商业地产渐趋饱和,其中的投资风险也逐渐浮出水面;三是转为战略投资者,仅掌控战略层面,不参与实际操作。这也是港资的主流投资方向。
九龙仓在新绿城中的角色,正是第三种,即投资商,与孙宏斌所代表的“开发商”有着明显区别。正如宋卫平所说,“九龙仓从来没有作为绿城中国操作者的想法,这一点是很明确的。”
那么,既然未获得掌控权,九龙仓为何要在股权上“寸土必争”呢?分析人士指出,原因有二:其一是捍卫其作为原有股东的地位。早在2012年双方的合作中,九龙仓就成为绿城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4.6%。此次再逢变局,九龙仓显然不愿意过多地放弃股权。
事实上,两年前九龙仓注资之后,绿城在海外的融资成本明显降低,获取资金更为容易。宋卫平和寿柏年也均坦诚“在融资上,九龙仓也有功劳”,这种表态表明九龙仓并非外界所理解的“乘虚而入”。
第二个原因在于,九龙仓需通过大股东的地位来维持其稳健的投资策略。众所周知,经历过多轮全球性经济谷底的港资,对投资策略的追求偏重稳健。相比之下,绿城另一个大股东孙宏斌,恰恰以高速扩张而著称。
近几年来,孙宏斌不仅带领融创实现了规模上的快速扩张,而且屡屡在热点城市获取“地王”。这种被外界理解为“激进”的行为,与九龙仓的稳健策略明显相悖。如果孙宏斌成为独大的股东,九龙仓恐将彻底失去在绿城的话语权。
因此,老谋深算的九龙仓掌门人吴光正需要借助大股东的地位,来对孙宏斌进行掣肘。不仅如此,在新绿城的财务及投资委员会中,三名成员除了代表绿城的寿柏年和代表融创的黄书平,还包括九龙仓的一名成员。如此一来,在投资决策中,新绿城将真正做到“三分天下”。
孙宏斌一直都很看得开,他知道最后的受益者其实是九龙仓,但他依然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