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导航
男人窝 > 人物 > 正文

刘镇伟:过时的手段已经不再流行

编辑:小男2014-05-22 15:53:56

  还记得《大话西游》里的菩提老祖吗?刘镇伟,一代喜剧导演。然而时代的前进却让他已经不再新鲜了。

  刘镇伟的喜剧《东成西就2011》上线时,制片人万军带导演刘镇伟去影院看《失恋三十三天》。影片中,老板老王安慰失恋的黄小仙:“回去给自己打扮打扮,别整得跟外贸尾货一样。”观众笑成一片,刘镇伟问万军:“什么叫外贸?什么叫尾货?”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香港导演,刘镇伟抓不住内地的搞笑桥段。

  奇怪的是,曾几何时,他在香港创作出的一系列无厘头喜剧通过录像、盗版DVD在大陆开花结果,“人是人他妈,妖是妖他妈”这类恶搞台词也能被内地观众照单全收。

刘镇伟

刘镇伟

  精心计算

  《东成西就2011》立项时,当刘镇伟跟投资人提出“东成西就”、“歌星参演”的元素时,一些投资人直接就问:“要多少钱?”

  电影上映后,有观众评价“全片恶俗,只有在散场时才笑了,因为笑自己为什么会傻到买票看电影”。

  刘镇伟并不沮丧,对于他这种一早就在香港电影工业体系打拼谋生的导演来说,数据是最值得关心的。为了让一部电影赢利,他几乎做到了最好。

  《东成西就2011》的幕后推手是一家名为凯视芳华的电影整合营销公司, 2010年,刘镇伟打算重拍《东成西就》,凯视芳华向他递交了十几页的市场报告分析和一个先期的故事提纲,明确规定了电影的主线:年轻人的成长故事+喜剧+爱情,最好辅以特效、穿越等元素。

  创作过程中,凯视芳华建议导演使用一款编剧软件,这个收集了好莱坞大量电影数据的程序会精准地为剧本做出各种提示:比如,这个时间点观众应该笑了,这个地方应该是故事高潮了……

  刘镇伟并不反感这种由市场主导而形成的创作程序,最终,剧本修改了19稿,每一稿都是围绕市场,比如内容上增加内地市场最火的选秀桥段,角色上增加为富不仁的房地产商、失去土地的农民……台词上,照顾南北方的差异,有上海话、东北话、四川话。

  凯视芳华还邀请了网络上一支90后的团队,将台词修改得更接近网络用语。

  万军解释说:“《东城西就2011》的融资优势在于它有老版的基础,更容易获得资本的支持,容易和投资人解释,你要做什么,容易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

  这也是万军尴尬所在,此前,他也是喜剧《钢的琴》的策划人之一:剧本具有极高艺术水准和喜剧价值,但在投资上却四处碰壁,最后,靠演员秦海璐自掏腰包帮渡过难关。“从商业角度考虑,投资人不敢投《钢的琴》,他们不知道这个故事会怎么样,最终能否上映?”

  2011年4月,进入拍摄期后,主演莫文蔚因肠胃炎误工一个月,剧组做好超支准备。刘镇伟一天三组连轴赶工,修改了很多剧情,最终保证如期完工。

  “对投资方负责”是绝大部分香港导演的商业准则。十年前,王家卫拍《东邪西毒》让洪七公打来打去打了一个月,打得上不了贺岁档,迫于投资压力,刘镇伟救场。他以同样的明星阵容套拍了一部无厘头喜剧,给投资人交了作业——这是旧版《东成西就》的故事。

  在接受《中国周刊》记者采访时,刘镇伟说:“作为导演,我要为投资方负责的。不能让他们亏本。每一部电影,我都会非常清楚地告诉投资方这个题材大概什么样?我的制作费要多少。以前碰到实在想拍的题材,制作费不够,我会削减导演费。好在我的大部分电影都赚钱,所以在香港,他们叫我‘常胜将军’。”

  曾经的成功

  电影在商业上获得了成功,可观众们却觉得不好笑了。

  十多年前,刘镇伟拍电影没这么专业,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上一页 1 2
展开更多
相关阅读
热门视频
精彩专题
热点推荐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