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导航
男人窝 > 人物 > 正文

毕淑敏谈不丹之旅 为遇见而远行(2)

编辑:小男2014-05-20 16:22:02

毕淑敏

毕淑敏

  上《百家讲坛》,所有风险我都考虑了

  “我没有当过老师,很担心自己的逻辑性以及时间上的控制,也会担心一些专家学者会站出来批判、挑刺、找毛病,担心他们会说,你一个快60的老太太怎么还跑出来吓人。这些我都考虑到的,所有的这些风险我都有可能需要去承担。”

  红极一时的央视《百家讲坛》正在遭遇滑铁卢,2010年邀请毕淑敏出山也是《百家讲坛》的转型之笔,一下子从传统文化跳跃到关爱人心灵的主题上来。而毕老师曾经两次拒绝了《百家讲坛》的邀请,“一直不自信,害怕自己讲不好。但现在如果我继续拒绝,其实是在拒绝一种责任。开诊所来的人是要付钱的,而《百家讲坛》去听的人不用花钱,这一点很打动我。”

  11年的军旅生涯,20年从医,之后开始走上了职业作家的道路,50岁成立心理咨询中心,门庭若市,两年后她又回到了写作的路上,《女心理师》就是她从心理医生重新回到作家身份的代表作品,现在年近60的她高调地站在了聚光灯下,只想将幸福带给更多的人。

  “我觉得心理学是一门和大众关联的科学,希望这门科学能够加快进入普通老百姓中间,我也愿意为之做一点努力。刚刚得到消息,《关爱心灵》的收视率是3.4%,《百家讲坛》工作人员很高兴,我也很高兴,并非由于收视率,而是觉得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其实革命先烈都是为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在这里边我没有任何的私心,只是因为觉得心理学是一门对人们有帮助的科学。”

  如何才能让自己幸福,在毕老师看来,这是一个不断培养和训练的过程,“首先你要相信幸福和物质不画等号,如果不相信,我断定你不会幸福。其次是要有积极的目标。人为什么活着,是需要理由的,这是生命的动力和必需品。你若不问,连身体都会无所适从。如果你想要让自己成为清醒幸福的人,一定要搞清生命的意义,然后去努力把握当下。”

  对于当下人们不幸福的原因,毕老师分析道,“敛聚财富、放纵性欲、贪图享受、恶性攀比,全民族都迷失在这里,在我看来这些都是低等动物的本能,一个民族在没有精神统领的时候,很多问题都需要重新界定。”

  环球旅行之后,关于文化见闻的梳理、对于地球的思考将成为毕淑敏的新作主题,新书将于今年上市,而她在不丹的见闻也将增添到《破解幸福密码》的修订版中。和快快地写但质量一般相比,毕淑敏更愿意选择慢工出细活。

  Q&A

  Q:如果有来生你愿意做什么?

  A:我希望去树林做一棵树,因为清新干净,而且树万一被砍伐,还可以做成纸、家具、艺术品之类的。

  Q:平时用于写作的时间是多长?

  A:基本上是八小时工作制写书,这中间包括读书、看资料等。基本上会坚持像一个工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为让自己头脑每天保持在工作的状态很好。

  Q:作家和医生哪个职业你更喜欢?

  A:在我个人看来这两个职业没什么区别,服务的对象都一样。医生面对的是人的生理,可是人的生理是受精神和思想影响的,人的思想又居住在我们身体里。人是神奇的存在,人性的复杂,包括人的千变万化的逻辑都非常有意思。

  Q:除了写作还喜欢什么娱乐或者运动方式?

  A:我特别喜欢散步,在路上慢慢地走,却发现走过千百次的路还是会发现不一样的地方。如果发现一个人,会去构想他所带着的故事。

  Q:旅行对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A:感觉地球没有想象得那么大,侵略的逻辑,把污染肮脏分给别人,都是一种落后的沙文主义行为。我们人为地将地球分成不同的大洲、大洋,但实际上是分不开的,大气是连接起来的、海鸥也是没有国度的。

  Q:有什么养生之道?

  A:第一是顺其自然,我觉得非常受拘束的多活不如随心所欲的少活好,人生不能有那么多的规则。对于真正的养生哲学,其实我们还没有完全破解,最重要的还是把握当下,生命的长度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深度和质量。

  Q: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怎样调节?

  A:看问题多几个角度,世界万物都不是一个尺度。有时候,时间过去了就觉得没什么了不起了,放一放,冷一冷。有时实在放不开,会暂且转移注意力,跟亲朋好友嘟哝几次。对我个人来说,就是去读书,读到好书会立刻进入平静的状态。

  Q:怎么看待幸福?

  A:幸福是灵魂的成就。

  Q:怎样看待死亡?

  A:我站在恒河边上看见焚烧尸体的时候已经不害怕死亡了。死亡是个正常的自然现象,我的一生如果按自己意愿活下去,死也没什么可怕。另外正是因为有死亡在等待,才更应该有计划地安排好自己的人生。

  Q:如果给自己写墓志铭,您会写什么?

  A:这里埋葬着一个女儿、妻子、母亲,一个医生、作家、心理咨询师。

  Q:王蒙先生曾经对你有过中肯的评价,你对他有怎样的评价呢?

  A:我觉得他是一个智者,而且也特别的聪明和幽默。

  Q:最近在读什么书?

  A:最近在读《潜意识的力量》,中国人对潜意识这部分了解不多,很多人以为自己很能把握和了解自己。还在读小说《尤利西斯》,决心和之前的版本比较一下。

  在结束采访时,毕老师说,每一段旅行都能遇到不一样的故事,感受不一样的生活经历,这样的经历能让自己更好的生活,更全面的思考和理性的看待问题。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
热门视频
精彩专题
热点推荐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