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导航
男人窝 > 人物 > 正文

知性作家安意如:本无心涉及古诗词

编辑:小男2014-05-16 16:38:22

  近日,安意如接受记者专访,她表示,从没想过自己写的东西会讨大家喜欢,当初自己的写作中有古典诗词属于“无心插柳”的功夫。而聊到新书《聊将锦瑟记流年:黄仲则诗传》,她则表示,这是一本送给知己的书,要有同等价值观的人才能共通。

安意如

安意如

  不担心新书观点有争议:写书不是为让大家认同

  生于1984年的安意如原名张莉,2005年9月,出版传记文学《看张·爱玲画语》。2006年8月,出版文学随笔《人生若只如初见》和《当时只道是寻常》等作品,并因此走红。

  或许为公众所不知,安意如并非抱着对古典诗词的喜好去进行研究,关于古典诗词的赏析之作实属无心插柳的功夫。“我自己不知道写什么会让大家喜欢,否则我就会去做出版商。”

  谈到自己的新书主角黄仲则,安意如表示,他的诗在当时曾被很多人欣赏,但现在就需要特别有耐心才能够了解透彻,因为这些作品话题并非传统唐诗宋词所有的题目,“我预料到这是本很冷门的书。要不是有我之前八年创作打下的群众基础,我都不敢写这本书,估计即使写出来也没人敢卖。”

  由于诗歌内蕴丰富,不同的读者或许会有不同的解读。安意如表示,她并不担心自己这本书中的一些观点会引起争议,如果有争论,那代表读者认真读了这本书,“我会替黄仲则谢谢他。”

  安意如坦承,作为一个解析的人,她很难将相关观点做的完备全面,“我写书不是为了让大家赞美或认同。这是本写给知己的书,要给价值观趋同的人来看。”

  而在写作过程中,安意如对黄仲则的认识有所变化,对读书人矛盾的性格有了更深刻细微的理解,“历史只有相对的真实。不管以诗歌或是其他什么角度切入来看,都是如此。”

  谈诗歌赏析:不以朝代论英雄

  最近兴盛的“国学热”让更多的人将目光转向传统文化,这其中便包含传承千年不衰的古诗词。在安意如看来,学好中国古典诗词要对中国历史有了解,并充分肯定古诗词在当下的积极意义,“古典诗词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以前的一种审美观,人们一些道德教育是通过当时的诗词戏曲完成。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人的审美和内心生命的最高取向有共同标准,即求追美的、善的东西。”

  谈到诗歌赏析,安意如表示“不以朝代论英雄”,如果有好的切入点,在诗歌并不十分盛行的年代仍然能够找到好的作品。她认为写作重要的是要有兴趣,而自己的写作风格与自己对古典诗词的赏析同属一个思维,二者之间是自然而然所成的关系。

  每个作家都会在创作中遇到瓶颈,安意如也不例外。她说,写作中有很多很辛苦的地方,就好比古典诗词的写作,或许也许会感到厌倦,亦会遇到障碍,关键在于找到新的立足点,“找到好的契机进入后能够坚持下来,没有半途而废,这个很重要。”

  对于下一步的打算,安意如表示,如果再出新书,她会以唐代诗人为主题。不过,目前她尚无继续写书的计划,这段时间她会选择去“钻山”旅行。

展开更多
相关阅读
热门视频
精彩专题
热点推荐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