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谱的作业不做:武汉爸妈叫板老师(4)
家长看待作业“只重书面”
创新作业皆浮云
“很多家长思想上有误区,认为只有动笔写的作业是作业,让孩子去读、去看、去听就不算作业,厚此薄彼的现象很严重。”采访中,多位老师谈到这样一个现象:家长只重视孩子的书面作业,而对一些非书面作业态度则随意得多,孩子做或者不做,不少家长根本不知情。
夏老师是知名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由于刚刚踏入小学,不少学生对小学的学习生活还不适应,尤其是家庭作业。根据“减负令”的相关规定,小学一、二年级课外不留书面作业。为了巩固一天所学,她一般只会布置一些口头作业。从落实的情况来看,有的学生做得很到位,有的学生则是“空白”。分析其原因,关键在家长。有的家长能积极配合老师,在家里督促孩子完成朗读、背诵等任务,但有的家长一听到孩子说“没作业”就以为真的没作业,把口头作业当浮云。
夏老师称,中秋节前,她给全班同学布置了一项创新作业——请大家自行设计一份中秋小报,形式不拘。然而,最后班上仍有几名学生没有上交。追问原因,一个学生的回答令她很无语,“我妈妈说是没得事找事做。”
更郁闷的是,有的家长还在QQ群里大发牢骚,说什么老师偷懒不负责任,懒得改作业而把督促孩子学习的重担转嫁给家长。
“如果有什么想法,我很愿意跟家长面对面交流,但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指责老师。”夏老师表示,现在许多家长都是“80后”,对于如何教育孩子有自己的思考和理念。跟同行探讨一样,她也很乐于跟家长进行沟通,做什么,不做什么,怎样做都可以交流,无视则是一种不尊重。
“对对碰”:不正确
目前,为了响应素质教育号召,不少学校都会布置一些“创新作业”。千家街小学为了让孩子们多阅读书籍,精心为孩子们设计了“读童话,为童话故事配插画”的作业。该校校长刘琳表示,孩子们一边看书,一边画画,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还发挥了想像力和动手能力。校方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到这项作业中来。刘校长表示,家长应该意识到,创新作业背后,是对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审美情趣的培养,不应拒绝,应配合孩子一起完成,让孩子在学中玩,玩中学,效果会更好。
留什么样的作业会得到更好的效果是老师乃至整个教育界需要仔细考虑的事情,当然部分家长也需要考虑老师的做法。毕竟,作业是每个学生有义务要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