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兄弟义务为孤寡老人理发22年 福利院是他们心中的牵挂
陈祖斌在福利院内为托养人员理发。
对于很多人来说,做公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能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的做公益并不是太多,不过总是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坚持着公益事业,他们无疑是最值得敬重的人。
没有打眼的霓虹招牌,没有动感时尚的音乐,甚至墙上连张明星贴画也没有,就连店名也是那么“老土”,位于汉南纱帽街百花街的这间“兄弟发屋”,以其独特的“标志”,将人们的记忆拉回到了上世纪90年代。
其实,这家店真正独特的地方不是装修,而是店里的理发兄弟——弟弟陈祖斌与哥哥陈祖文。从1991年起,陈祖文义务为福利院孤寡老人理发20年。3年前,陈祖文因病去世,陈祖斌拿起了哥哥曾经使用的剃刀,继续坚持为孤寡老人、残障人士义务理发。提起他们,汉南的街坊们都亲切地称其为“爱心兄弟”。
手艺好不搞噱头 价格便宜
老街坊说起兄弟俩 纷纷伸出大拇指
8月21日,汉南纱帽街百花街165号。穿过那些“紧跟城市潮流”的服装店、播放着流行音乐的美容美发店,记者来到“兄弟发屋”时,陈祖斌正独自一人为一名男顾客理发。
个子不高,皮肤黝黑,头发简洁,“大众”型衬衫、深色长裤,以陈祖斌的打扮,他若是走在人群中,很快会被淹没。
早6点起床,打扫卫生,理发店7点半就已开门恭候顾客。占据整面墙的玻璃镜,两个老式理发台,几把剪刀梳子和吹风机,一台已泛黄的空调,十余平米的店内陈设简单。然而,一旁等着理发的顾客却络绎不绝。
由于父亲做了一辈子的理发师傅,早在年少时,陈祖斌与哥哥就跟着父亲学手艺。1986年,兄弟俩在位于百花街的家中腾出一间房,创办了这间发屋。
这么多年,“兄弟发屋”除了接待男性顾客,再就是为小孩理发。“简单、没那么多噱头,手艺好,价格也便宜。”谈起为什么要来兄弟发屋剪头发,一名中年顾客说。
“现在街上剪头发的店子越来越多了,但会刮胡子的,越来越少了。”街坊徐世林是兄弟发屋的老顾客,没事时喜欢来店里坐坐。谈话间,只见顾客半躺在椅子上,陈祖斌先来条热毛巾给顾客敷个脸,然后用软毛刷刷上肥皂泡,握着剃刀的手轻轻划过,所过之处光洁顺溜。
看到有记者采访,老街上的商户禁不住纷纷伸出大拇指:“陈家兄弟俩不仅做生意实诚,而且非常有爱心,这么多年他们一直坚持为孤寡老人义务理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