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片炼成“中国好票房” 既要接地气也要走云梯
近年来,中国电影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些投资小的影片也纷纷的获得了好票房。这让很多人把目光转向了中小投资片。
从《英雄》开始,10年间,中国观众用一张张电影票,缔造了90余部票房过亿的国产电影。而2013年,“大片引领票房”的格局却以《泰囧》为起点陡然逆转,并愈发彰显——中小成本电影集中发力,四两拨千斤地瓦解着“大片时代”。
小片炼成“中国好票房”
在过去的5个月里,多部国产电影在不断刷新着中国票房神话。《人再囧途之泰囧》和《西游降魔》均以超过12亿元的超高票房完满收官,紧接着,《北京遇上西雅图》5.2亿元、《101次求婚》2亿元,4月26日公映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至今票房已接近7亿,而5月17日上映的《中国合伙人》势如破竹三天破亿,延续了“中国好票房”的招牌。
一时间,几乎所有媒体都在讨论中国电影的新时代。
“现在面临整个社会转折,政治、经济、文化都在更新换代。”光线传媒有限公司总裁王长田说,中国电影产业的新转折,就是中小片时代的到来。
以华语片而论,2012年之前,基本上是“大片引领票房”的格局,《英雄》《十面埋伏》《功夫》《让子弹飞》都曾风光无限。《泰囧》大卖之后,王长田大为感慨:中国电影一年的利润,都让《泰囧》一部片子赚走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国产影片从此再无冷场,一部接一部中小成本电影跻身亿元俱乐部,电影由高风险产业变成了“一本万利”的生意。
尽管与一年800部的产量相比,票房过亿的国产电影数量并不算多,但在经过与好莱坞“殊死搏斗”的2012年,国产电影似乎在2013年借助中小成本影片之力“虎躯一震”。影评人余荽这样分析这几部影片的共同点:投资规模不大,聚焦当代题材,关注当下中国人在爱情观、价值观和事业观上的焦虑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