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 导航

云南怒江:宁静的乡间 最后的猎人(2)

编辑:小男2013-02-01 16:10:31

  怒江地区的民间故事,如《白兔和老虎》、《狗熊的眼睛》、《乌鸦和青蛙》、《弩弓的传说》等,几乎都与野生动物有关,一些少数民族更是认为自己的起源与这些动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狩猎一直是当地的生产活动。

云南怒江:宁静的乡间 最后的猎人

战利品

  据当地县志记载:“狩猎是怒江少数民族原始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之一,每个家庭公社都有固定的猎场。他们视野兽和土地一样,都是公共财产,界限十分严格,狩猎时是不能越界的。狩猎的季节,主要是降雪的冬、春两季。”狩猎是怒江各少数民族的主要生产方式之一,依附于农业存在,但很少有职业猎人。

  在福贡县的怒族村知子罗,这个曾经的碧江县城的主街下面,就住着一位年近七旬的职业猎人黄金斗。自从“放下屠刀”、“金盆洗手”之后,他开始种植黄连,不过后山上的1000亩黄连还要等上几年才能收获,这可不是简单的工作,其间要施肥、除草、育苗……少一个环节都不行。

  黄金斗属于傈僳族聚居地的白族,解放前就随父母一起到了知子罗。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虽然从来没有问过父母,他们为什么要来到这个偏僻的地方,但是他记得,知子罗的土地可以长出最好的“云土”(云南大烟),而在那个时候,他们的父辈几乎都吸大烟,家里也种着大片的烟土。

  在大雾弥漫的山脉上,黄金斗凭着白族与生俱来的勤劳和精明,学会了傈僳族的彪悍和随性。门前那张牙舞爪的鹰爪和兽头,向我们展示了这个老人曾经的辉煌,他的弓弩就挂在屋里最显眼的地方,偏房里的火塘上熏着腊肉,他笑声爽朗,脸上的老年斑并未掩盖他那健壮的体魄。

  黄金斗16岁那年失去了父亲,在那一年,他第一次拿起弓弩,向当地的傈僳族、怒族同胞学习狩猎,从那以后,他做了55年的猎人。黄金斗熟悉知子罗周围的每一个山口,熟知各种动物的习性。说到打猎,他那70岁的眼里立即放射出30岁的坚定:“我记得第一次打到的是一只麂子,那时候连弓弩都拉不起来,要用脚踩着才勉强拉上弦。”从那以后,他便喜欢上了打猎,对一个少年来说,这是无比刺激的事情。

云南怒江:宁静的乡间 最后的猎人

宁静的乡间

  从此以后,黄金斗不再是知子罗街头的顽童,他渐渐成为一个捕猎能手,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他总是和猎人们泡在一起,学会了所有的捕猎技能。在20岁那年,他花了40元钱买了第一支枪,这是一支最老式的火枪,如果没有经验,根本无法操控它,后来又换成了猎枪、半自动步枪。

相关阅读
热门视频
精彩专题
热点推荐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