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导航

小学期末考试问微博有啥特点 家长叹连我都不知@是什么(2)

编辑:小男2013-01-25 17:27:19

  学生:“一脑袋糨糊”,6分全丢的很多

  据了解,这道题一共6分,不少孩子一分也没拿到,好一点的则能拿个三四分,能全部答对的非常少。据一些孩子反映,两段材料看完以后,真是一头雾水,更糊涂了。

  芳草园小学四年级的小宇平时语文成绩都很好,但是这次却栽在这道题上,被扣了不少分。他告诉记者,卷子发下来大家浏览卷子时,就有不少同学嘀咕:“这是什么东西?”自己看到漫画里的@时,感觉和电子邮件里的@很像。等静下心来做题时,小宇发现这两段材料很难读懂,什么“即时言论”、“人人都有麦克风”、“用微博问政”、“了解民意”,完全不知说的啥。“只看懂微博很短,就100多字,但微博到底是什么、怎么用,完全没概念。”

  在回答微博的4个特点时,小宇摘录了“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把用处和特点混为一谈,4分全丢了。好在回答对图画的理解时,他写的是:“微博需要靠许多人传播”,总算拿到1分了。不过小宇说,这也是蒙的,到底怎么传播,还是不明白。

  不少四年级的孩子表示,做这个题目“一脑袋糨糊”。

  试题到底从哪来

  原来出自如东高三试卷

  “看看,这是高三的试题,居然放在小学考,太离谱了吧!”昨天,有家长在网上翻出如东的一张高三模拟卷,里面的一道题和鼓楼区这张试卷中的题目几乎一模一样。

  这张试卷是家长们从百度文库里的教育专区的“高中教育”频道里找到的。打开试卷,开头写着“江苏省如东县2013届高三四校联考语文(文)试卷”,日期是2012年12月。在这张卷子的阅读题部分,有道题目从题干到问题,几乎和鼓楼区这道题完全一样,漫画更是一模一样。

  记者对比了一下,两题对比,只有一些微小的差异。一是“材料一”中,少了一句无关紧要的话;二是“问题2”中,“这幅画的寓意”变成了“对这幅画的理解”。

  不少家长惊呼,用高三的试题来考小学生,难度未免太大了。

  听听老师怎么说

  如东教师:你们南京有点超前了

  这道题真的出自如东高三四校联考的卷子?记者昨天经求证发现,这事一点不假。

  如东丰利中学教科室刘主任告诉记者,这道题正是他们和双甸中学、岔河中学、掘港中学高三年级在去年底一起联考的卷子。不过他表示,这道题也不是四校原创,而是借鉴了其他大市的高三年级模拟卷。

  对于这道题的最初来源,刘主任也帮记者“考证”了一番,结果发现这是河南省近两年中语文卷中的一道题。

  “小学生也考这个?你们南京有点超前了。”刘主任笑道。他说,他们高三学生在考这题时,也有一些同学一分都没拿到,但高三学生理解力强,总体上答题还是不错的,多少都能拿分。但是这道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看不懂,太难了一点。

  不过,刘主任表示小学语文卷出这种题也未尝不可。“这个题目的形式是不错的,比较活,也不算太超前。而且语文和数学、英语不同,数英的高三题给小学生做绝对做不出,但是语文题小学生还是有答题空间的,考查的是生活面、识图能力等,小学生是有可能做出来的。”

相关阅读
热门视频
精彩专题
热点推荐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