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现寨卡病毒:寨卡病毒究竟是何方妖孽?
中国已经出现了寨卡病毒,能够通过蚊虫、血液、还有性生活传播给世界各地的人带来很大的威胁。所有人都应该积极重视起来,做好预防,不要给寨卡病毒有入侵的机会。
我国发现寨卡病毒
我国发现第二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据质检总局网站15日消息,2月12日,质检总局直属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口岸现场的入境人员中发现一例自委内瑞拉归国的发热人员。经广东检验检疫局实验室检测结果均显示寨卡病毒核酸阳性,2月15日,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CDC)确认,该病例为我国第二例输入性、口岸检出的首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年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生儿小头症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在巴西密集出现,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些病例可能与寨卡病毒流行密切相关。质检总局高度重视口岸寨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加强口岸疫情防控,有效防范寨卡疫情输入。
2月12日,广东检验检疫局白云机场(12.500, 0.16, 1.30%)口岸卫生检疫人员对俄罗斯飞来广州的SU220航班入境旅客进行检疫查验时,现场红外测温仪报警,卫生检疫人员马上根据红外图像找出发热旅客。在按规范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将其带入医学排查室作进一步流调和排查。经流行病学调查,该旅客自述有发热、咽痛症状1天,未服用药物治疗。该旅客在委内瑞拉工作3年多,于当地时间2月9日从委内瑞拉加拉加斯机场乘坐飞机,中转荷兰、俄罗斯返回广州,发病前12天曾与在委内瑞拉居住的朋友接触,该朋友在1月份曾患有蚊媒传染性疾病,否认性接触和输血史。经查,腋温38.5℃,头面部、胸背部可见红色斑丘疹。
鉴于患者来自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家委内瑞拉,临床表现为发热,伴有咽痛、皮疹等症状,依据质检总局和国家卫计委相关方案和技术指南,现场专业人员初步判定为寨卡病毒病疑似病例。广东检验检疫局立即将相关情况逐级报告至质检总局和广东省卫计委,按照相关文件规定进行处置,并立即联系广州市政府指定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使用专用救护车辆转运患者到医院进一步隔离诊治。同时,广东检验检疫局加强对同航班入境人员的排查,在未发现其他有症状者后,按照相关处置程序,对同航班人员进行了健康教育,登记密切接触者信息,将信息整理存档,并对航空器和口岸相关场所进行严格的卫生处理。
我国发现寨卡病毒
2月12-13日,经实验室检测及复核,该疑似病例血液和尿液样本的寨卡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广东检验检疫局立即组织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等情况进行研判,判定该病例为“高度疑似”寨卡病毒感染病例。2月15日,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检测,确认该病例为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自2015年以来,美洲多个国家相继发生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国也有输入病例报告。质检总局密切关注疫情进展,及时发布公告,提前做好防控准备。早在2015年11月,质检总局就组织召集有关专家开展寨卡病毒疫情风险评估,对寨卡病毒疫情进行研判。2015年12月1日,质检总局发布公告,要求加强口岸防控措施,防止疫情传入。这些措施的提出,与2016年2月1日世卫组织宣布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比,有着较大的提前量,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时间保障。
针对疫情,质检总局组织口岸相关实验室及时研制、储备了寨卡病毒核酸检测方法,举办了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培训班,确保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各口岸均具备对寨卡病毒的监测和检测能力,开展有针对性的体温检测、医学巡查、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排查,做到“逢警必处”。
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疫情发展,质检总局将继续按照寨卡病毒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联防联控和宣传教育,控制口岸蚊虫密度,严防蚊虫传入,密切关注疫情和调整落实防控措施,严控寨卡病毒感染疫情从口岸传入。
同时,质检总局建议出境人员在出境前,应到当地检验检疫机构了解目的地寨卡疫情流行情况,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并做好个人防护,并特别提示孕期妇女尽量避免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国家或地区。
我国已发现首例寨卡病毒携带者
我国已发现首例寨卡病毒携带者
据通报,这例患者,男性,34岁,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人,为广东省东莞市某公司工作人员,发病前有委内瑞拉旅行史。患者于1月28日在委内瑞拉出现发热伴头晕、头痛症状,曾在当地医院接受门诊治疗,后于2月2日从委内瑞拉出发,途经我国香港特区、广东省深圳市,于5日抵达江西省赣州市赣县,6日收入赣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接受隔离治疗。9日,国家卫计委组织的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患者标本复核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目前,患者仍在赣县人民医院接受隔离治疗,体温正常、皮疹消退,病情已明显好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江西省卫生计生部门分别组织专家对输入病例带来的传播风险进行了评估。专家们认为,寨卡病毒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是通过伊蚊叮咬感染;江西省不属于伊蚊主要分布地区,目前正值冬末春初,尚未发现蚊媒活动,广东省近期气温较低,尚未进入伊蚊活跃期。因此,此次输入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极低。
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正指导江西、广东等省份卫生计生委按照相关诊疗方案和防控要求,落实各项防治措施,严防疫情传播扩散。
该病例有关情况已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我国香港特区等通报。
专家提示,公众如近期到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家和地区旅行,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一旦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旅行史。
近些年,人类遭受到了多种病毒袭击,从非典、禽流感到埃博拉,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如今对于病毒我们已经谈虎色变。权威组织和专家表示,寨卡不是埃博拉那样的致死病毒,公众无需恐慌,但需要借鉴埃博拉防治的经验教训,迅速开展相关疫苗及治疗方法的研究。
世卫组织发言人林德梅尔介绍说,寨卡病毒通过伊蚊叮咬传播,这种蚊子还会传播登革热、基孔肯亚热病和黄肝病;但相对于其他疾病,寨卡病毒感染的症状相对温和。
感谢您的关注,欲了解更多孕期资讯,您还可以关注“吉林国健妇产医院”官方微信,我们会定期向您推送备孕、孕期和产后相关知识。
带你认识寨卡病毒
带你认识寨卡病毒:
1.寨卡病毒是何方妖孽?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ZikaVirus)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病毒性疾病。
2.寨卡病毒的前世今生
1947,寨卡病毒首次在乌干达从恒河猴体内被分离出来,5年后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也分离到了相同的病毒。2015年之前,寨卡病毒病主要在非洲、东南亚和太平洋的岛国中发生。2015年之后,美洲多个国家相继报告了感染病例。目前,该病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均有流行。
3.当携带寨卡病毒的蚊子亲吻了你,后果会怎样?
人被带有寨卡病毒的蚊子叮咬后,大约3~7天后发病。绝大多数人症状很轻,出现发热、皮疹、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等症状,持续2~7天后自愈。近期有研究表明,该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少数人出现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导致胎儿出现小头畸形。
4.保护自己,远离寨卡
目前该病虽尚无疫苗,没有特效药物,但可以通过预防蚊虫叮咬来有效预防。
目前寨卡病毒目前没有特效的疫苗,也没有特效药,只能是预防蚊虫叮咬。大家及时做好预防措施,特别是春季将要来临之际,蚊虫高度活跃,更应该积极做好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