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导航

EMC"不要命"小秘书单挑大BOSS 邮件门事件火遍外企圈

编辑:小男2015-12-14 17:36:06

  2006年邮件门事件,传遍外企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转发至北上广等全国知名外企,原系一封来自EMC(全球最大的网络信息存储商)北京总部的电子邮件,而发邮件的小秘书单挑大BOSS就此展开……

EMC

EMC

  邮件门事件一:网络盛传“史上最牛女秘书”

  EMC大中华区总裁陆纯初和他的高级女秘书因工作琐事发生激烈争吵,导致后者被迫离职。这起本该在企业内部消化的事件,却因牵起“老外和中国员工的文化障碍”的敏感话题,数天之内成为各大外企员工和网络舆论谈论的热点。

  总裁发出“谴责信”

  4月7日晚上,EMC大中华区总裁陆纯初回办公室取东西,到门口才发现自己没带钥匙。

  此时他的私人秘书瑞贝卡已经下班。陆试图联系后者未果。数小时后,陆纯初还是难抑怒火,于是在凌晨1时13分通过内部电子邮件系统给瑞贝卡发了一封措辞严厉且语气生硬的“谴责信”。这封电子邮件最终成为整个事件的导火索。

  陆纯初在这封用英文写就的邮件中说,“瑞贝卡,星期二我曾告诉过你,想东西、做事情不要想当然!结果今天晚上你就把我锁在门外,我要取的东西都还在办公室里。问题在于你自以为是地认为我随身带了钥匙。从现在起,无论是午餐时段还是晚上下班后,你要跟你服务的每一名经理都确认无事后才能离开办公室,明白了吗?”陆在发送这封邮件的时候,同时传给了公司几位高管。

  面对大中华区总裁的责备,一个小秘书应该怎样应对呢?一位曾在GE和甲骨文服务多年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同样用英文写一封回信,解释当天的原委并接受总裁的要求,语气注意要温婉有礼,坦承自己的错误并道歉。

秘书针锋相对

秘书针锋相对

  秘书针锋相对

  但是瑞贝卡的做法大相径庭,并最终为她在网络上赢得了“史上最牛女秘书”的称号。两天后,她在邮件中回复说,“首先,我做这件事是完全正确的,我锁门是从安全角度上考虑的,北京这里不是没有丢过东西,如果一旦丢了东西,我无法承担这个责任。其次,你有钥匙,你自己忘了带,还要说别人不对。造成这件事的主要原因都是你自己,不要把自己的错误转移到别人的身上。第三,你无权干涉和控制我的私人时间,我一天就8小时工作时间,请你记住中午和晚上下班的时间都是我的私人时间。第四,从到EMC的第一天到现在为止,我工作尽职尽责,也加过很多次的班,我也没有任何怨言,但是如果你们要求我加班是为了工作以外的事情,我无法做到。第五,虽然咱们是上下级的关系,也请你注重一下你说话的语气,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礼貌问题。第六,我要在这强调一下,我并没有猜想或者假定什么,因为我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个必要。”

  本来,这封咄咄逼人的回信已经够令人吃惊了,但是瑞贝卡选择了更加过火的做法。她回信的对象选择了EMC中国各分部。这样一来,EMC中国公司的所有人都收到了这封邮件。

  数千人转发

  从陆纯初发信到瑞贝卡回信中间间隔了两天。这封“女秘书PK老板”的火爆邮件就被她的同事在全国外企中广泛转发。

  人们发现,除了邮件本身的火药味以外,邮件的传播途径也是一个值得玩味的细节。近一周内,该邮件被数千外企白领接收和转发,几乎每个人都不止一次收到过邮件,很多人还在邮件上留下诸如“真牛”、“解气”、“骂得好”、“真的假的”之类的点评。其中流传最广的版本居然署名达1000多个,而这只是无数转发邮件中的一个而已。那么,这封邮件是在怎样的一个社交圈和人脉网中流动的呢?张先生就职于GE北京总部,“我收到邮件比较早,当时就转给了成都和上海的大学同学,结果后来又从南京同学那里收回来了”。

  外企精英的生态圈

  今天,我们已经很难厘清邮件传播的拓展结构,也无法判断是哪些人最早给出“史上最牛女秘书”的称号,但是从邮件的转发过程中可以看出,邮件先后转发到了微软、惠普、三星、摩托罗拉、西门子等大名鼎鼎的外企。

  张先生认为,“中国的好学校就那么几家,IT类外企招人一般只认名校。这些学校的毕业生虽然分布在全国各地,但是校友的联络还是很紧密的。”

  《前程无忧》人力资本月刊主编、企业文化研究专家孙虹钢就此分析说,就邮件中出现的细节推断,校友关系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精英阶层的一个显著而稳固的人脉结构。“事实上,外企中间一直存在一个外企人才生态圈,这个圈子主要是同学靠同学、同事靠前同事等等,这也是这封邮件得以迅速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外文化冲突?

  陆纯初是新加坡人。拥有新加坡大学工商管理学位,是名资深的IT专业人士,曾出任IBM、西门子等知名国际企业的高管。在赴EMC履新之前,他曾担任甲骨文大中华区总裁。

  尽管网络舆论认为瑞贝卡“有骨气”,但外企人力资源部的管理层却并不买账。邮件被转发出EMC后不久,陆纯初就更换了秘书,瑞贝卡也离开了公司。

  在外企的文化里,出于礼貌,中方职员在回复上司的英文邮件时,一般也应选择英文。因此,瑞贝卡用中文回复英文邮件的做法被认为“是两种文化的故意对抗”。目前,EMC内部对此事噤若寒蝉,一些参与转发邮件的员工挨个儿被人事部门找去谈话。

  昨天早上,记者刚在电话中表明身份,瑞贝卡就明白了,“这事儿闹得太厉害,我已经找不到工作了”。面对记者的采访,她显得十分谨慎。显然,这件事给瑞贝卡的职业生涯带来了一些障碍。

  记者找到一位在邮件中留下地址的西门子的YANGQING小姐。YANGQING小姐曾在惠普工作过,她认为中西文化差异一直都存在,比如惠普和西门子的文化就体现了美国和德国的不同特点。“在惠普,部门员工流失率比较大的时候,老板会请饭聊天。但是西门子就不会。”。她认为,适应不同文化的管理方式应该是进入外企的中国人的必修课,“总之无论在哪里,都甭想和老板争论”。

白领对上司“发飙邮件”名企间传播惹职场是非

白领对上司“发飙邮件”名企间传播惹职场是非

  邮件门事件二:白领对上司“发飙邮件”名企间传播惹职场是非

  昨天晚上,陆纯初授意远在美国的EMC公司大中国区市场部经理吴薇给记者发来声明。这份声明表示,“最近这位北京员工的离职完全是个人行为和独立事件”。

  近来,一封外企秘书给顶头上司的电子邮件,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知名外企中广泛传阅——

  白领“发飙邮件”惹职场是非

  半个月内,一封外企秘书向顶头上司“发飙”的电子邮件,通过多次转发,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等城市白领中广泛传阅。包括微软、惠普、诺基亚、霍尼韦尔、通用、普华永道、三星等众多知名外企在内的许多职员阅读了这封邮件后,添上自己的评论,再转发给下一个读者。

  “雪球”越滚越大,“原始信件”以及层层转发的“附带信息”,十多张A4纸也打印不完。

  总裁指责,秘书反击

  4月7日晚上,EMC(全球网络信息存储领导厂商之一,总部设在美国)中国区总裁回办公室取东西。到门口才发现自己没带钥匙,而此时他的秘书已经下班。气呼呼的他在第二天凌晨1时13分给秘书发了一封措辞非常严厉且语气相当不客气的“谴责信”,这封信就成了后来一系列转发邮件的最初文本。

  信的全文如下(原文为英文):

  瑞贝卡(秘书的英文名),这个礼拜二我刚告诉你,想东西、做事情不要想当然,今天晚上你就把我锁在门外,我要的东西都还在办公室里。问题就在于你以为我随身带了钥匙。从现在起,无论是午餐时段还是晚上下班后,你要跟你服务的每一名经理都确认无事后才能离开办公室,明白了吗?

  这位总裁并不只把这封信发给了秘书一人,还同时抄送给了公司的4位同事。

  2天后,秘书用中文给总裁回信,语气之强硬,措词之严厉,丝毫不输来信。在这封“发飙信”中,她声明了6点意见,大意为:锁门是为了安全;总裁有钥匙忘带是自己不对,不要把自己的错误转移到别人的身上;中午和晚上下班后是私人时间,总裁无权干涉;虽是上下级关系,但请总裁说话注意语气。

  秘书把这封信连同总裁的原信抄送给了EMC中国区的所有员工,包括北京、成都、上海、广州等地。

  邮件目前仍在转发

  虽然我们很难确定这封信是从哪里被传到其他公司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瑞贝卡的这次大规模抄送直接导致了这封信在两个多星期的时间内被无数次转发。

  记者收到的转发邮件已经包含了不下20多次的转发信息,一些转发者还在邮件内留下评语,如“厉害”“真牛”等。

  仔细观察每次转发的邮件地址,记者发现,这封“发飙信”的一条传播路径大致为:EMC-微软-MIC-惠普-霍尼韦尔-汤普生-联想-诺基亚-三星-普华永道……可以看出,一开始的时候这封信还只是在一些电子相关行业内传播,但后来便越传越广了。

  “北京那边很多白领都看过这封信了。”从事公关行业的杜小姐告诉记者,“什么行业的都有,像我们公司,基本上每个人都收到了。”

  在赞叹秘书“勇敢之举”的同时,大家也都议论纷纷:“这个秘书肯定不想在那里干了。要不就是她之前已经受了太多的气了。”

  杜小姐的分析则显得冷静:“我觉得这个秘书的行为还有欠考虑的地方,并不是一定要脸红脖子粗才能表达自己的情绪的,其实有很多方法可以用。”

  直到现在,这封邮件仍然在网上不断地传播着。

  秘书“蒸发”,公司装傻

  为了弄清楚事情结果,记者开始寻找这名“勇敢的秘书”。

  本以为找到她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转发的邮件上,写有包括其老板在内的所有人的邮箱地址。记者几次向这名秘书表达采访意愿,可发出去的邮件没有任何回音。

  记者转而在网下寻找。根据邮件反映的信息,那名“惨遭修理”的上司是EMC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陆先生(Loke Soon Choo),统管EMC在中国的所有运营业务。据悉,陆先生拥有新加坡大学工商管理学位,是名资深的IT专业人士,曾任职于IBM、西门子、甲骨文公司。瑞贝卡是其高级秘书。

  可当记者以找瑞贝卡的名义致电该公司时,却被告知“暂时无法转接”。而在网上询问中,EMC公司其他员工也对这件事表示不知情,“只是收到过邮件”。

  瑞贝卡似乎“蒸发”了。

  【专家观点】

  互联网有两个效应 淹没人和造就人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海认为,这个事件大致涉及到两个问题。首先,与公司的工作模式、规章制度有关。如果公司内部一向有规定:秘书要确认经理没事了才能锁门,那么此事错在秘书;反之,如果没有,那么错在经理。

  现实中,经理的声誉价值远远大于秘书,秘书名声坏了,最多换个公司换个行当,经理却没这么容易。于是,“聪明”的秘书采取了“以牙还牙”的方式,你抄送4个人,我就抄送40个、400个,借用互联网对你造成更大的打击。

  这样就涉及了利用互联网传播的问题。作为一种技术手段,互联网的作用和力量是难以估计的。

  互联网有两个效应:淹没人和造就人。造就人需要两个条件:特殊品质和共鸣基础。如果你比芙蓉姐姐更自恋,比胡戈更搞笑,比这个秘书更义正辞严,就有网上成名的可能。还有一个要素就是这种品质或情绪需要大量的人来响应。在这个事件中,秘书的邮件流行起来就是基于这样的基础:上司恃强凌弱,让员工无法忍受。一封电子邮件就是在这种广泛的情绪中获得了无穷大的力量。

  【焦点关注】

  太较真要吃亏

  记者通过转发的邮件中的地址给其中30人发出了邮件,了解他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截至昨晚,共有12人回复。

  问题1 你对信中那个秘书和总裁的言辞有何看法?

  “秘书说得有道理,但众所周知,目前职场的规则,和上司过不去是没有好报的。所以对于上司的决定,哪怕是错的,只要不是很离谱,也会去执行;少数认真的人可能会提醒一下上司,但不会太顶真和执着。”

  “秘书的言辞很强势,总裁的言辞很势利,以身份来压人。”

  问题2 秘书在信中提出“私人时间”等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应该提倡‘私人时间’,但问题是——不是打工的说了算,是上司说了算。如果上司要我做事(在私人时间)我不干,虽然不能拿我怎么样,但以后升职加薪,会有我的份么?”

  “在外企的架构中,秘书是个比较复杂的角色,很容易导致私人时间被上司占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料想该秘书平时也受了不少不该有的指责,才会有今日之举。”

  问题3 这封信被广泛转发,你的看法是什么?

  “上司在批评人的时候,将信转发给不少人;我觉得秘书没必要把事态扩大,弄得满城风雨对谁都没有好处。她的道理都是对的,但她扩大转发人员范围是错误的,影响恶劣!”

  “这是‘弱势’群体在支持这个秘书的做法。”

  “可能大家都有共鸣吧!”

  问题4 你认为信中的那个秘书会否被辞退?

  “有可能。如果被辞退,只能说明那位总裁心眼太小;如果我是总裁,不会因此而解雇她。但另一方面,我也不会招聘这样的人。”

  “我并不担心那个秘书是否会被辞退。从她的言辞来看,即使被炒,她也一定能找到好工作。”

当事人称找不到工作了

当事人称找不到工作了

  邮件门事件三:余波令人惋惜 当事人称找不到工作了

  女秘书已离开公司

  邮件被转发出EMC后不久,陆纯初就更换了秘书,瑞贝卡也离开了公司。EMC内部对此噤若寒蝉,一些参与转发邮件的员工挨个儿被人事部门找去谈话。

  EMC回应“邮件门”

  陆纯初授意远在美国的EMC公司大中国区市场部经理吴薇给记者发来声明。这份外交措辞的声明表示,“最近这位北京员工的离职完全是一个个人行为和独立的事件,EMC中国区的员工都充满了信心与EMC一起取得更大的发展。”

  当事人回应:“这事儿闹得太厉害,我已经找不到工作了”

  尽管无论是邮件附加的个人点评还是BBS上的讨论,力挺瑞贝卡的声音都超过了八成,但外企人力资源部的管理层却并不买账。记者在电话中表明身份,瑞贝卡就明白了,“这事儿闹得太厉害,我已经找不到工作了”。她没有料到邮件会被转发出去,也没有料到目前的局面。

职场守则“甭和老板争论”?

职场守则“甭和老板争论”?

  邮件门事件四:职场守则“甭和老板争论”?

  “甭想和老板争论”

  记者找到一位在邮件中留下地址的西门子的YANGQING小姐。YANGQING小姐曾在惠普工作过,她认为中西文化差异一直都存在。“以前我们这里发生过中国人越级告状的事,但德国派专人来处理的结果,还是中国人走人”。她认为,适应不同文化的管理方式应该是进入外企的中国人的必修课,“总之无论在哪里,都甭想和老板争论”。

  网友:应该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老板

  说到底是老板拿钱拿智慧为职工创造工作岗位,创造幸福生活!没有老板你就没有工作,就没有生活!对这样的人你不敬重还说三道四,天理何在!你以为你是谁?你有能耐自己开公司当老板?你有这个能力吗?没有!那就老老实实做事情。

  瑞贝卡的做法“叫好不叫座”

  甲骨文中国公司的李先生参与了邮件的转发,“但是在转发的时候,谁都没意识到对当事人会造成伤害,至少我的本意是赞赏她的这种态度”,李也表示他不会那么做,因为“要和一把手正面冲突需要太多的血气之勇”。

  网友评论:这是人的基本权利啊,为什么要低头!

  不要扯得太远了,这不是中西文化的差异,只是我们国民素质的提高,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我觉得劳动保障部门要出面干涉,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人和人之间是应该互相尊重,相互谅解

  支持秘书是合理的事情,毕竟她没有什么过错,对不公正谴责的抗议是应该的,总裁找不到要用的东西,应该是急需要用的东西,生气是难免的,但不应该因此迁怒于秘书。

  这邮件门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不少日子,但是当年在外企圈内的风波可是不容小觑,毕竟号称“史上最牛秘书”,男人窝小编也要告知各位初入职场的新人,适当争取自己的权益自然最好,但是不要鱼死网破,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展开更多
相关阅读
热门视频
精彩专题
热点推荐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