腼腆型男张译个人资料及履历介绍
腼腆型男张译个人资料及履历介绍
别看张译这个人长得其貌不扬,但是他的本事可不小。不信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地认识一下张译,看看他的个人资料吧!
腼腆型男张译个人资料之演艺经历
演艺经历
2000年,张译所在的战友文工团开始排演《士兵突击》的话剧版《爱尔纳·突击》。他做了长达三年的场记工作,让他对《士兵突击》的理解和感情已非一般人能比。“三年的场记加上三年的等待,总共六年,一直到2006年电视剧《士兵突击》开拍。当兵十年,张译跑了十年龙套。除了自己热爱的“主业”表演外,张译还有很多“副业”爱好:录广播剧、写剧本。2004年,张译写的短剧剧本《文小姐·武将军》没被团里通过,却意外地发表在了《剧本月刊》 。
2006年12月24日,与王宝强、陈思成、段奕宏主演的电视剧《士兵突击》在中国首播 。
2008年9月22日,与王千源、闫妮、李明启主演的《三七撞上二十一》在大连拍摄,由导演马小刚执导 。
2009年3月5日,与段奕宏、张国强、邢佳栋主演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在中国首播 。9月19日,与廖凡、李晨、杨烁主演的电视剧《生死线》在中国首播,该剧改编自兰晓龙的最新畅销战地小说《生死线 》,并且由2008年两部最震撼人心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与《闯关东》的主创班底携手创作 。
2010年11月13日,与沈傲君、王媛可主演的电视剧《兵团岁月》中国首播 。2010年主演电视剧《枪声背后》上映。
2011年1月1日,与陈宝国、冯远征主演的电视剧《钢铁年代》在中国首播 。5月17日,与潘雨辰主演的电视剧《雪花那个飘》在中国首播 。6月15日,参与拍摄的电影《建党伟业》在中国首播 。12月5日,张译、潘虹、张歆艺主演的电视剧《新上门女婿》在中国首播 。12月10日,与陈思成、李晨、杨幂主演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在北京开机 。
2012年1月18日,主演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在中国首播,饰演剧中角色石小猛。4月23日,与黄晓明、张歆艺主演的电影《匹夫》在中国首映 。4月25日,与王珞丹主演的电影《老人愿》在中国首映。7月6日,参与拍摄的电影《搜索》在中国首映 。11月10日,主演的电视剧《温州一家人》在中国首播,饰演剧中角色周麦狗 。
2013年1月29日,参与拍摄的电影《愤怒的小孩》在中国首映;2013年2月10日,参与拍摄的电影《越来越好之村晚》在中国首映 。8月,由导演杜军执导 ,张译、高露、战菁一、李博主演的电视剧《好男儿之情感护理》 在威海杀青 。9月2日,与海清主演的电视剧《抹布女也有春天》在中国首播 。9月14日,与孙俪主演的《辣妈正传》在中国首播 。
2014年3月,张译同陈乔恩、蔡明主演都市家庭轻喜剧《嫁个老公过日子》 。4月2日,出席了打拐题材电影《亲爱的》在清华大学举行的开机发布会,该片由陈可辛执导,张译与赵薇、黄渤、佟大为、郝蕾共同主演
2014年9月26上映 ,同年该片于威尼斯电影节展映,张译作为主演之一亮相电影节红毯 。10月1日,参与拍摄由汤唯、冯绍峰、王志峰主演的电影《黄金时代》中国首映 。
2015年1月,与刘烨、谭卓主演的电影《追凶者也》在东川开机拍摄,由导演曹保平执导 。3月,由张译主演的都市轻喜剧《好男儿之情感护理》在中央电视台影视剧频道首播 。3月16日,正式加入导演贾樟柯执导的电影《山河故人》拍摄 ,本片澳洲、山西多地取景,合作主演赵涛、张艾嘉等 ,该片入围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4月,主演由何平导演执导电影《回到被爱的每一天》正式开机拍摄。同时,出演由六六编剧余淳执导电视剧《女不强大天不容》,与海清、杜淳、陈小艺共同主演。
2015年5月20日,《山河故人》作为第6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影片全球首映,张译作为主演出席当日首映红毯和新闻发布会 。9月,张译作为电影《回到被爱的每一天》《山河故人》主演、《老炮儿》参演演员参加第40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9月19日,张译凭借电影《亲爱的》获得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
张译谈写书:摘掉了30多万字的“我”
张译谈写书:摘掉了30多万字的“我”
从《士兵突击》中的史今、《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孟烦了,到最近热播的《辣妈正传》中的元宝,一直在荧幕上扮演“靠谱好青年”的张译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但他却一直笑称自己是一位“不靠谱的演员”——昨天下午,张译的文学处女作《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张译笑言,希望自己的这本书能“陪大家度过美好的如厕时光”。从开始的50万字删到现在的17万字,整个成书过程,也是张译个人的成长过程。
张译写故事
不用修辞写点故事
“我知道自己的短板,我没读过大学,用你们的话来说,是没什么文化。”张译说,为了扬长避短,自己在书中几乎不用任何修辞,“我没想把书做成什么文化名片,就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点故事。 ”这些故事从哪里来的呢?张译透露:“平时我们拍戏,有很长的时间是在等待。等的时候干什么呢?睡觉、打闹不合适,看书、看电影会被笑话,那么最适合的事情就是大家在一起聊天,讲各种段子、笑话。因为演戏,我得东奔西走,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听他们用不同方言讲故事。我就把这些笑话收集起来,丰富一下。蒲松龄是我的老乡,他写的《聊斋》中很多故事就是道听途说然后加工改编的,我就向他学习了。演员演着故事,也讲着故事,希望这些好故事得以保存。 ”
在张译看来,写作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本书前后写了七年,因为要写这本书,我得了搜集素材强迫症。而现在我再翻开这本书,仍然觉得自己幼稚,我仍然没有成熟到不嫌弃自己以前的文字。 ”
开篇第一章第一人,张译就写海清:“我把样书送去给她‘审稿’,她说,‘哼,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你也该清楚。 ’其实在我心里,海清是一本比我厚得多的书,特别睿智,特别有‘抗事儿’的能力。 ”
张译出书
删掉自我“厚葬“废稿
张译的 《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次为大陆演员出书,为了不要“对不起如此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出版社”,张译曾经想用笔名“果子”,那是他的“大儿子”,家里六只猫之一,“我一直想抹去演员的身份,担心读者因为这个身份而忽略、淡化了书中的故事。现在确实有很多明星出书,但我这本不是写真集,也不是个人成长史,我觉得,无论是什么样的人的个人成长史,大众都不会太有兴趣的。 ”
删去30多万字的内容,真正成为“张译的干货”,也是他 “把自己往外摘”的结果,“原来的文字里,‘我’字出现得太多了,充满了自我爱恋和自我炫耀,这里面,有我的?嗦、急躁、显摆、做作的特立独行,特别是以‘我’为中心的矫情。一点一点删掉‘我’的过程中,我也在一点一点成长。”当然,对于 “删除”自己好不容易码出来的文字,张译也觉得心疼,“甚至痛彻心扉地为这些死去的文字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文件夹,厚葬它们。 ”
在书中,没有一张张译本人的照片,甚至在封面的选择上,张译也没“露脸”,低调地选择了一张在片场骑着单车、手拿电蚊拍逆风骑行的照片:“因为作者丑,书里一张照片都没有。”到后来,出版社的编辑和粉丝们都觉得明星出书不露脸的事儿说不过去,张译才勉强在书里夹了个单独的小册子,里边一半是自己的照片,一半是自己养的六只猫的照片,他管自己的六只猫叫“我的祖宗们”,给这本册子取名《混蛋别册》。
电影节红人 参演《山河故人》和《老炮儿》
电影节红人 参演《山河故人》和《老炮儿》
在很多观众眼中,张译是个“电视咖”,他出演的众多电视剧如《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北京爱情故事》等都深受观众喜爱。最近,张译依靠精湛的演技闯入电影圈。自从去年携手《亲爱的》和《黄金时代》两部作品走上威尼斯红毯之后,2015年他刚刚结束戛纳电影节的行程,又在前几天参加了多伦多电影节,更携手何平导演《回到被爱的每一天》、贾樟柯导演《山河故人》以及管虎导演《老炮儿》三部热门影片,一时间成了国际电影节的常客。张译表示,自己虽然爱演电影,但也不会放下电视剧:“我确实有从电视荧屏转向电影银幕的想法,但不完全放弃电视,如果电视剧有很好的剧本和班底,我依然会回到荧屏。”
拿奖很淡定 因为当过十年兵
拿奖很淡定 因为当过十年兵
在电影《亲爱的》中,张译的表演引起观众共鸣,他所饰演的韩德忠为了寻找自己丢失的孩子,从未放弃任何一点希望和努力。提及获奖时的情形,张译说,“当时听到自己名字的时候,感觉非常震惊。后来有人说你还蛮淡定的,其实因为我当过十年的兵,很多事情都经历过,因此不会表现出特别激动,个人心理素质还蛮强的。”
张译透露,《士兵突击》里的“好战友”张国强第一时间就给自己发来了祝贺微信。“其实我们之间一直都有联系,像老段(段奕宏)我一直就说他一定是我们之中第一个影帝,果然被我说中了吧。”他还说,“我相信我们之后会有合作,大家一直心心念念这种事情。明年就是《士兵突击》拍摄十年纪念,大家一定会想一个方案庆祝一下的。”
张译这个小伙
张译 这个小伙很害羞
《士兵突击》里的“史今”不用过多介绍,他的扮演者张译已随“史今”名声鹊起,之后,他一路忙活着:《三七撞上二十一》里他是“片儿警”乔锐 ;《我的团长我的团》里他是怀疑一切的孟烦了 ,如今他是《生死线》里的原子物理学家“何莫修”。
张译正在山里拍《生死线》,12月3日,在他结束了一天的拍摄之后,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采访的通话质量不高,声音很小还断断续续,也许一天的拍摄,让他有些疲劳,但他的回答还是很有“料”呢!
张译曾经为兰晓龙整整躲了六年
曾经为兰晓龙整整躲了六年
《生死线》是张译与兰晓龙继《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之后的第三次合作,他们之间的故事并非始于《士兵突击》,一切从1997年开始,那一年他们一起进入话剧团,一个演,一个写,完全没有交集,1998年,兰晓龙写了一个短剧,却没有被大家接受,直到2000年,兰晓龙又写了一个叫《红星照耀中国》的作品,他召集一帮人听取意见,里面就有张译,他们盘腿坐在排练厅里,两人竟然有了“火花”,“我们说到我所喜爱的一个题材,他觉得不错,就说,你写,我改,我异常兴奋地回家写了提纲,起名叫‘工地兄弟’,又跑去他家让他看,他一针见血地说提纲写得太烂,紧接着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给我讲问题在哪,要怎么改。但是,我竟然没听懂,就像小学生听大学生谈话,当时很受伤。”之后,张译痛下决心,在自己的知识水平达不到能和兰晓龙平行交流之前,不见他,就这样,整整躲了六年。当时俩人住一个楼,兰晓龙住一楼,只要张译下楼的时候,听到兰晓龙家有开门、关门的动静,他就会立马折回去。
即便如此,张译仍然受到兰晓龙的关照,六年里,兰晓龙不断通过朋友给张译介绍“机会”,但都被张译一一回绝,直到遇到《士兵突击》。
因为兰晓龙的推荐,张译拿下“史今”,可两人真正亲密起来,源于一场玩笑式的“对骂”。张译给《士兵突击》建了一个网站,取名“士兵突击”,兰晓龙也常登录网站,他每次登录显示的都是自己的IP地址,张译称他“246”,一个明里,一个暗里,张译肆意“找事”,成功引发了一场逗乐“骂战”,这“骂战”持续了小半年。
这“士兵突击”是谁,把兰晓龙给急坏了 ,最终还是张译自己主动交代了。那天,张译登录了一下自己的MSN ,兰晓龙立马说,“走,跟我骂人去”,张译推托说,“这样不好,我跟人家不熟”,两人你请我推了好半天,没辙,一方只能主动交代,那边却死不相信,张译只好细说两人“骂人记录”,兰晓龙发出了“万万没想到”的感叹。
随后,兰晓龙要求面聊,两人便开始了第一次深入交谈,兰晓龙承认,再次站在面前的张译,已经多了份深刻,也多了份对生活的触碰与表达。
张译因为“团长”累到体力透支
因为“团长”累到体力透支
《士兵突击》之后,张译一跃成为了绝对男主角,对于他来讲,这既是过往辛苦的回报,更是未来事业的开端。之前结束了《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拍摄,眼下他正赶拍《生死线》,出演原子物理学家“何莫修”,据说,这一角色是兰晓龙的“最爱”。
张译对《我的团长我的团》的相关问题,回答得很简单,他只说,大家到时候看吧。简单不代表他不在乎,这个戏把他累到极致,体力完全透支,每天平均工作17个小时以上,可以在片场逮哪儿睡哪儿,花了太多的心血,一时间,他说,他不知从何说起。
《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三部作品摆在眼前,张译说,这正是兰晓龙的军旅三部曲,按顺序的话,最先有《生死线》,故事里有个“最得瑟”的神枪手龙文章;龙文章又成为《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绝对主角,而龙文章在剧中的结尾加入了“组织”,这个组织就是钢七连,三个作品串联在一起,他竟然全部“乐”在其中。
张译此人
出生在哈尔滨祖籍却在山东
张译出生在哈尔滨,但他祖籍山东,爷爷是黄县人,姥爷是掖县人,俗话说,黄县人的嘴,掖县人的鬼(指精神善于心计)。可惜两样他全没占上:不精明又不善言辞。张译一共回过三次老家,当然心情各有不同——4岁时张译首次“回家”,年岁虽小,但他仍记得自己在自家祖屋里睡觉;28岁时,他在威海拍戏,中间他又回了一趟老家,当年住的祖屋已经塌了,周围杂草丛生,他当即跪地痛哭,那一刻,他与家乡血脉相连;第三次是在前几天的一次演出时,又回到了家乡,看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让他欢欣鼓舞。
张译祖籍在山东,出生在东北,生活在北京,每个地方都是他的家,而部队也是他的家。张译当过兵,《士兵突击》中最让人感动的一幕便是“史今”退役前在天安门广场前,吃一颗大白兔糖,哭得稀里哗啦。这个哭很凑巧,那个时候,张译现实生活中也正退役,眼泪是真情实感。
张译出名也很难
自称不像演员的演员最喜欢赵本山和范伟
张译的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曾经每天只吃一顿6元钱的石锅拌饭;曾经到处借宿两年之久;曾经到处找戏演到处碰壁……一度,他生活在低谷中,没有影视剧和舞台剧的邀约,他突然没了信心,甚至想改行,在万分沮丧的时候,他接到一个电话,康洪雷的《民工》找上了他,继而又有《士兵突击》。
张译说自己不适合娱乐圈,性格使然,他不善与人交际,更怕被陌生人打扰,兰晓龙说他是羞涩,他总结自己:人多的时候会害羞,人少的时候还害羞。另一方面,他认定自己属于没长开的那一波儿,最终的最终,他把自己定格为“不像演员的演员”。
说到演员,张译喜欢赵本山跟范伟,不仅喜欢,而是非常喜欢这两个人,因为他们是中国最好的悲剧演员,“做演员都知道,喜剧比悲剧好演得多,你能演好喜剧未必能演好悲剧,我看过《刘老根》、《马大帅》,常常笑得肚子疼,笑过之后却能感到一丝心酸,赵本山跟范伟有那种让人笑中带泪的本事,这太难了 !”
张译的休闲活动
爱猫养猫很疯狂羽毛球打得在行
看过张译博客的人都知道,张译喜欢猫,也养猫,猫于张译,是朋友,甚至是家人,如今他有一群“猫孩子”,“现在我家里有4只猫,院子里有6只,之所以有区分,是因为院子里的6只不住在家里,我叫它们‘时刻猫’,它们来去自由,到点吃饭了,会按时回来。”张译爱猫,很疯狂,曾经因为猫走失,痛哭流涕。今年上半年,张译在大连捡了两只流浪猫,原本想在当地找志愿者帮猫找一个家,无果之后,他给猫打了防疫针,直接运回了北京。
除了养猫,张译还有打羽毛球的绝活,曾经在父亲带领下一打八年,打到父子俩可以用一个小时的时间边走边传球,从家门口一直传到松花江畔再传回来,而球不落。打到父亲喊“肚子”,他就必须把球打到父亲肚子上,父亲喊“鼻子”,球就得打到鼻子处,直到张译不堪忍受奋起反抗,才终止了这项运动。
如今,不管生活还是事业 ,张译都开始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即便他还在还房贷,可已经不愁没有剧本,即便他在担心自己被定位在“史今”身上,可他每个角色都能发现自己的突破,他说,他是幸运的,他要用一个个最真实、最鲜活的角色坚守自己的荧屏阵地。
张译个人资料就是这么多,还有很多背后的故事小编来不及讲完。下回有机会的话,再来跟诸位聊聊更多关于张译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