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什么节 重阳节起源 为何又叫老人节
重阳节是什么节?2015年的九九重阳节即将光临,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每逢佳节倍思亲”便是出自于这个节日,那么,重阳节是什么节呢?小编为你解答,欢迎阅读!
重阳节是什么节
一、重阳节是什么节
因《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
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
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因此,重阳节也是“重九节”、“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和“老人节”。
重阳节起源的几种说法
二、重阳节是什么节?重阳节起源的几种说法
1、登高望远,饮菊花酒的风俗,在战国时代已经开始。但什么时候登高?什么时候饮菊花酒,它们与重阳节是否有何关连,历史上并无明确记载。
2. 民间以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又称「重九」节(重九之名,起源于东晋)
3. 有文字记载,九月九日成为节日是在汉代:
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嫁给扶风人段儒,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以辟邪延寿。
又唐代诗人沈佺期《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诗:「魏文颂菊蕊,汉武赐萸囊…,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显然,佩茱萸,饮菊花酒在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节日了。
4. 重阳登高的故事 见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
东汉时代有名的仙人费长房,有一天对他的弟子桓景说:「九月九日,你的家里将有灾难,如果你带了全家大小,人人用红袋盛茱萸,挂在手臂上,登高饮菊花酒,便能避祸消灾了。」桓景照师傅所说,全家上山游玩,等到傍晚一看,只见所有的鸡狗牛羊家禽家畜,全都死光。桓景这才明白,原来这些家禽家畜,做了他们全家大小的替死鬼了。
这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后世的人却代代相传。到了晋代以后,重阳登高避灾,大为流行,已成为岁时节令中的一件雅事。
5. 重阳不尽是文人雅士饮酒、赏菊、登高、赋诗的节日,也是古代妇女的休息日—根据干宝《搜神记》云:
淮南全椒县有一位丁氏,嫁给同县姓谢的,由于谢家是大富户,她婆婆又十分凶恶残暴,常虐待丁氏,强迫她干繁重的家务,如果不能如期完成,就会遭到痛骂和毒打。丁氏忍受不住,就在重阳节悬梁自尽了。死后冤魂不散,依附在巫祝身上说:「做人家媳妇的,每天辛苦工作不能休息,重阳节当天,请婆家不要让她们再操劳了。」所以,江南人每逢重阳日,都让妇女休息,叫做「休息日」。古代还把这位姓丁氏的妇人立祠祭祀,称为「丁姑祠」。从此以后,每逢重阳节,父母们要把嫁出去的女儿接回家吃花糕;到明代,甚至将重阳节称为「女儿节」。
重阳节是什么节为何又叫老人节
6. 尽管魏文帝说重阳是「日月并应,俗嘉其名」的节日,但当时人们不是把这一天视为吉日良辰,而是看成一个恐怖的日子,因此要登高、佩茱萸辟邪,离家躲灾,饮菊花酒驱除瘟疫延长寿命。
7. 到了唐代,重阳节又增添了不少美丽的神话故事和迷人的色彩:
旧唐书.王勃传》记载: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在重阳节这一天写出来的。当时王勃的父亲担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视父亲,九月九日路过南昌时,洪州牧阎伯屿正在重修的滕王阁中宴请宾客及部属,他想夸耀女婿吴子章的才气,便事先拿出纸笔请宾客动笔作序,所有的宾客都知到他的用意,没有人敢作。却不料王勃事先并不知道州牧的用心,于是毫不谦让接过纸笔,。州牧原本心中十分生气,立即派人在旁边看王勃书写,谁知道王勃才气不凡,蓄积已久的心情完全发泄出来,文章越写越好,当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词句时,忍不住拍案叫绝!王勃从此一举名震诗坛。
8.文化是累积的,重阳节经过二千余年的变迁,已成为多元性的节日,民国六十三年内政部为敬老崇孝,而核定重阳节为「老人节」,增加了重阳节的精神内涵。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
三、重阳节是什么节?重阳节特色习俗历史发展
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
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
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重阳节是什么节?看了以上介绍,想必大家都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了吧,无论如何,重阳节现在已然演变成“老人节”,顾名思义,老人家的节日,希望大家能够回去陪陪家人,能够不再“遍插茱萸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