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参考资料
清明节手抄报不知道写什么好?那么就让小编来帮助你,在这里奉上最实用的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参考资料,再加上一些简单的图案,就能够做成一张高格调的手抄报。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参考资料:清明的黑龙传说
一、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参考资料:清明的黑龙传说
随着1891年青岛开埠,包括招远、栖霞等胶东一带的农村人纷纷来到青岛做生意或打零工,一些胶东的风俗习惯也融入到青岛。旧时的青岛农村一带,清明前后也有赶山会搭台唱戏,祭奠秃尾巴老李,保风调雨顺又是一项民俗。
传说黑龙江的黑龙祖籍是山东,姓李,父亲是一个木匠。黑龙出生时大雨倾盆电闪雷鸣,在一声炸雷声中降生并随着一道刺耳的闪电冲上天空。时隔数月后,一日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黑龙回家吃奶。可怜的母亲被他的长像吓呆了,当场昏死过去再也没有醒过来。他的父亲一看这形似龙的怪物头在其妻怀中吃奶,尾巴翘在梁上就抄起手中的锛一下砍下他的尾巴,黑龙痛极了抓起他的父亲抛弃到渤海。因缺了尾巴敌不过白龙,后来在闯关东的山东老乡帮助下,战胜了白龙占居了黑龙江。此后黑龙为纪念他的母亲就筑坟修庙(黑龙无他父亲的坟庙就是这个由来)。从此以后,每年清明,黑龙就从黑龙江返乡为母亲上坟,来时由西北方向,总是劈雷火闪还带冰雹,秃尾巴老李就这样得名。
清明节,青岛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此外,旧时青岛地区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 吃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另外,清明节时将印有蝎子图案的纸贴在家里,家中不招蝎子、蜈蚣,尤其是在农村特别盛行。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民间谚语。清末民初,青岛的农村一带开始合理安排农时,清明节这天,好多农家给牲口吃高粱米饭,俗语:“打一千,骂一万,不忘清明节一顿高粱米饭。”吃高粮米粥、麦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这一天用粥要让牛、驴等饱餐一顿,以犒赏它们一年的辛劳。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参考资料: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
二、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参考资料: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
又一个清明节到来了,为了纪念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学校组织我们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去烈士陵园扫墓,可没想到,天空中竟下起了大雪,学校只好临时决定去近一些的烈士纪念碑。
我们穿着干净的校服,胸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排着整齐的队形,来到了烈士纪念碑前。在漫天飞雪的环境中,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举行了一场“缅怀先烈”的主题队会。那时许下的一句句誓言,我久久不能忘记。最后,我们还献上了一朵朵小白花,表达我们对烈士的尊敬。
虽然没有去烈士陵园,但我们的心情还是十分激动。我仿佛看到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用胸口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刘胡兰死在敌人的铡刀下……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
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处在危机的时刻,是他们,不顾一切,冲在前头,保护了别人,却牺牲了自己,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无怨无悔的付出,换的我们今天的美好时光。“少年强则国强。”现在的我们也必须不停学习、奋斗,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为今天而倒下的先烈们。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参考资料:关于清明扫墓包袱里的冥钱
三、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参考资料:关于清明扫墓包袱里的冥钱
关于清明扫墓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1、大烧纸,九K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
2、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酆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
3、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
4、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
5、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参考资料:清明和寒食
四、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参考资料:清明和寒食
入宋之后,清明和寒食逐渐合而为一,清明将寒食节中的祭祀习俗收归名下。同时,上巳节“上巳春嬉”的节俗也被合并到了清明节。到了明清以后,上巳节退出了节日系统,寒食节也已基本消亡。春季只剩一个清明节。
“清明节是几乎所有春季节日的综合与升华,清明节俗也就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施爱东说。与其他传统大节不一样,清明节是融合了“节气”与“节俗”的综合节日。清明从节气上正排在春分之后,此时天气回暖,到处生机勃勃,人们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可谓顺应天时,有助于吸纳大自然纯阳之气,驱散积郁寒气和抑郁心情,有益于身心健康。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参考资料:清明节的哀思
五、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参考资料:清明节的哀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题记
燕子飞到南方去了,有在飞回来的时候。杨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亲爱的爷爷。您长眠在这冰冷的墓地里很久很久了。孙女和您近在咫尺,却又阴阳两隔,千呼万唤也无法和您相见。这怎么不让孙女悲伤,痛苦,而又惆怅满怀呢。
记忆中清明节曾有过的快乐早已荡然无存。没有爷爷的清明节连天都灰蒙蒙的。无休无止的绵绵细雨让我悲从心起。寒风啊,请你告诉断肠人,那样爱孙女的爷爷怎么就在也不回来了。
透过蒙蒙的雨丝,我又看见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满山的小草还是那么嫩绿,五颜六色的野花寂寞地开放着。还有那无人采摘的碧绿的青蓬。这一切都让我感到亲切极了。景物依旧,爷爷却早已不在了。画面再次重现,蓝蓝的天空下,一个小女孩握着风筝的线轴,欢快地跑着。哪个紧随其后的慈祥老人不正是爷爷吗,他的脸色为何这样苍白,为什么不停下休息,我明白他是舍不得。
画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小女孩跟着爷爷乖乖地采青蓬。再老人的唠叨中,小女孩知道了清明节,清明果,仅此而已。粗心的小女孩,你怎么没有看出爷爷眼中的忧伤,爷爷在用最后的力量延长着小女孩的快乐。
直到无奈的离开人世。
爷爷走了,再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长大了。也终于明白,燕子能再飞回来,杨柳有再青之时爷爷却再也回不来了,陪我度过的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清明节手抄报内容参考资料就暂时先说到这里,多了也怕诸位嫌麻烦。如果还不够的话,小编还有其它更精彩的资讯等着你来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