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着沉重苦痛的乌克兰 切尔诺贝利博物馆
马航在乌克兰被击落了!人们哀悼这一悲剧。也许人们还会想起另一个沉痛的悲剧,那就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这个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所带来的灾难是无可逆转的,如今这一带两万年内都不再是人类合适的居住地。
承载着沉重苦痛的乌克兰 切尔诺贝利博物馆
对于某些人来说基辅的切尔诺贝利博物馆看上去就像一个夜总会,但是这个博物馆确实收集了许许多多的有关资料、实物、新闻报道、文件以及照片,切实地反映了这场核电灾难的规模以及恐怖气氛。有些文件档案当时是属于保密的。
承载着沉重苦痛的乌克兰 切尔诺贝利博物馆
该博物馆主要反映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灾难,这场骇人听闻的事故发生在1986年4月26日。当时,发生了爆炸并引起了火灾,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随着烟雾进入大气,放射性的云雾覆盖了大部分苏联西部地区以及欧洲。这场事故被认为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站事故,是仅有的两场被国际核电站事故分类列为七级核电站事故之一。
承载着沉重苦痛的乌克兰 切尔诺贝利博物馆
在那里,事故被立体还原。
从基辅地标独立广场出发,先往东沿克列沙蒂克街走5分钟,然后折向北边的弗拉基米尔斯基街继续走10分钟,拐入一条小巷就能找到切尔诺贝利博物馆。它是座很小的博物馆,不起眼。
切尔诺贝利博物馆的前身是座教堂,始建于18世纪60年代。1992年4月25日,切尔诺贝利事故6周年纪念期间,教堂的一部分成为现在的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承载着沉重苦痛的乌克兰 切尔诺贝利博物馆
进入大厅,我们发现天花板上悬挂着一些牌子,上面用乌克兰语写着地名:维尼夫卡、科罗哥特、科拉斯涅……一共74块,沿着台阶向二楼展馆延伸,直到中央展厅。在那里,黑色的“切尔诺贝利”字样显得格外沉重。
承载着沉重苦痛的乌克兰 切尔诺贝利博物馆
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介绍从二楼右侧的一号展厅开始。
灯光幽暗,墙上、玻璃橱窗里展示着大量黑白照片、当事人与家人的来往书信、政府文档、报纸摘录、重要人物的衣物……我们知道,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代表着一段故事、一个生命。“亲爱的纳迪娅:此时此刻,我很高兴有你这样的亲人和真正的朋友在身边。我活着是因为爱:爱着你,爱着母亲,更深爱这片土地……”
承载着沉重苦痛的乌克兰 切尔诺贝利博物馆
写这封信的是弗拉基米尔·普拉维科。1986年4月26日凌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他与战友维克托·基比诺科率领两个消防班率先冲进现场,冒着致命的核辐射危险实施灭火,两人被严重烧伤。1986年5月11日,年仅23岁的普拉维科在莫斯科的医院去世。
承载着沉重苦痛的乌克兰 切尔诺贝利博物馆
二号展厅开始的地方有个书桌大小的展台,模拟切尔诺贝利4号机组从爆炸到封堆的全过程:先是完整的4号机组,随着夜幕降临,机组亮起灯光。忽然,一声巨响,机组的一角被炸毁,并燃起熊熊烈火。时间定格在1986年4月26日1点23分。之后,直升机飞来灭火,4号机组随后被封上一层厚厚的“石棺”。
承载着沉重苦痛的乌克兰 切尔诺贝利博物馆
展厅中间的一个玻璃橱窗里,陈列着一只“怪物”,前蹄有四五只,后蹄长得像鸡爪。
看了说明才知道,它是母猪受到高放射性物质污染后产下的一只畸形猪仔,出生于1986年5月。
陈列的各种礼物中,要数来自日本的最多,或许因为这个岛国两度遭遇核武器轰炸,对核问题相当敏感。他们送来的礼物包括日本小朋友折的千纸鹤、祈求和平的彩笔画,还有日本媒体当年对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密集报道。
在日本展示橱窗的旁边立着一根白色的石柱,上面用日语书写着“希望全人类和平”。
承载着沉重苦痛的乌克兰 切尔诺贝利博物馆
同样的石柱,我们在切尔诺贝利镇也见过。当时,同行的韩国《东亚日报》记者黄奎引看着石柱连连摇头说:“你看,这根柱子是日本人民表达对切尔诺贝利受害者的关怀,希望这样的灾难从此不再发生。可是,偏偏这次福岛……”
是啊,谁能料想25年后,切尔诺贝利的伤疤尚未愈合,地震、海啸造成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又在日本身上撕开了一条大口子——7级最高等级的核事故、半径20公里的紧急疏散区、放射性物质对水和土壤的污染……
承载着沉重苦痛的乌克兰 切尔诺贝利博物馆
中央展厅是博物馆最后也是最大的展厅,我们去的时候恰好遇到一个小型新闻发布会。我们遇见了1995年至2002年负责给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盖“石棺”的项目负责人瓦列伊。
在央视记者宁柯的帮助下,我们了解到,经过十多年的风吹日晒,4号机组现有的“石棺”已不堪重负,出现多条裂痕,如果不采取补救措施,那么里面的“恶魔”还会出来肆虐。乌克兰政府计划在“石棺”外头加盖一层“钢外套”,防止再度出现核泄漏。
承载着沉重苦痛的乌克兰 切尔诺贝利博物馆
这个大家伙高度超过100米,2015年建成后将会是世界上最庞大的“钢外套”。整个工程预计耗资15.4亿欧元,而乌克兰政府一直很缺钱,本月19日通过召开国际募钱大会,已筹集5.5亿欧元。
除了钱,还有人力问题。工程建设需要人来操作,可是经历过切尔诺贝利事故,还有多少人愿意常年在核辐射地区工作?
承载着沉重苦痛的乌克兰 切尔诺贝利博物馆
中央展厅的天花板上,一白一黑两只用纱布做成的鸟展翅飞翔。在乌克兰传说中,白鸟和黑鸟象征着生与死、欢乐和悲伤、光明与黑暗。在白鸟的羽翼上,悬挂着11个孩子的照片,他们因切尔诺贝利事故离开了这个世界。乌克兰人希望用这种方式,托白鸟给在天堂的孩子们送去祝福。
在我们参观的1个多小时里,我们遇见了好几拨乌克兰学生,有小学生、高中生,也有大学生,他们在老师的讲解下,了解25年前祖国经历的灾难。
从中央展厅出来,我们看到了大厅74块牌子的背面:每个地名都被一道红线划去。
此刻,我们明白这些牌子的意义——它们代表着因切尔诺贝利事故而被遗弃的74个村镇。
承载着沉重苦痛的乌克兰 切尔诺贝利博物馆
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古巴为大批切尔诺贝利受害儿童提供免费医疗;美国派出骨髓移植专家帮助治疗伤员;联合国、国际红十字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供了援助计划……
承载着沉重苦痛的乌克兰 切尔诺贝利博物馆
在这里,我们发现了来自中国的问候:那是一个纸盒,上面印着《长生茶》的字样。在它边上还有一个装有纪念币的锦盒,盒子里面写着:赠切尔诺贝利纪念,落款是中国公安部消防代表团。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中国曾派出辐射病专家组前往救治,并提供了大量药品等物资援助;2006年,中国出资1000万元人民币,无偿援助乌克兰恢复和重建;本月19日,中国承诺为切尔诺贝利建造新外部掩体提供400万欧元。
缅怀灾难,缅怀逝去的人们。愿世界多一点和平,多一点细心,让悲剧少一点发生。但愿因切尔诺贝利事故永远都是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核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