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 导航

五一游临汾 追溯华夏文明的起始

编辑:小男2014-04-29 14:28:03

  马上就是五一了,对于久居办公室的人,迎来了令人兴奋的一个节日。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假期,但是足够进行一次令人难忘的旅行。翻开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浩瀚的文化让我们折服。因此,今天小编就带你游览中华文明的灿烂开端——临汾,感受不一样的中华文化。

  史称平阳的临汾,相传为帝尧之都,可能是中国最古老的城市,还诞生了卫青、霍去病、霍光、郑光祖等历史名人,可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不少明清时期闻名遐迩的晋商发迹于此,更别说已经历近两千年的尧庙,以及不知道澎湃了多少年的黄河壶口瀑布。临汾,有着自己独特文化传承的古城,不容错过。

  你可能很熟悉民谣“问我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又或者京剧里那句“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但你有可能不知道洪洞原来就在山西临汾。都说山西省晋南地区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人文重镇,而位于晋南的古城临汾自不例外。只是在当代,临汾的知名度不及太原、平遥般让人耳熟能详。

深读古城尧史

深读古城尧史

  A 深读古城尧史

  说到临汾的历史,总要先说“中国之称始于尧”的尧。据史书记载,尧是最早钦定九州,统一华夏的民族先祖,4700多年前尧建都平阳,也即今日之临汾,形成了最早的国家格局,开始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因此,尧被尊为我国古代的第一个名君,众民爱戴。尧在主政期间,无论是史书记载还是民间传说,派神箭手后羿射日、派鲧治水、制定历法、整饬百官、寻贤访圣等事迹,至今流传在中华大地,成为研究中国远古文化的重要资料。

  在尧帝定都的临汾,跟尧帝相关的最重要两个遗迹,就是尧庙和尧帝陵。尧庙位于临汾市南4公里处,始建于晋代,后经唐、元、明、清历代重修增建。庙内现存五凤楼、广运殿、尧井亭及寝宫等。其中广运殿是供奉尧王的主殿,庙内有10多座石碑,上面记载了尧王的丰功伟绩。而尧帝陵,则位于城东北35公里处的郭行乡北郊村。陵前有祠宇,祠内存在碑碣10余通,碑文记载尧王故绩及尧陵沿革。

  今人为纪念尧帝,还新建了“华门”,那算得上是华夏文明的纪念碑。华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门建筑,比世界上最高的法国凯旋门还高0.4米。华门由基座、主门与阁楼三部分组成,是一座兼容各时期古建风格的宏伟建筑,建筑的每一处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寓意。

大槐树寻根问祖

大槐树寻根问祖

  B 大槐树寻根问祖

  在中华大地悠悠历史长河中,先人有过无数次的迁徙,或因战乱,或因天灾,背井离乡,寻找安身之处。而最具代表意义的是距离临汾不远、洪洞县城西北2公里处的洪洞大槐树,正是明朝初期大规模迁徙的见证者。

  话说,在元朝时期,黄淮地区战乱不绝,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人丁锐减,而位于中原腹地的山西洪洞却得以幸免,反而成为当时的人口聚集之地。到了明朝,当时的政府决定从这里抽取人丁,充实周边各地,于是在广济寺旁设局发资,移民纷纷折下相传是汉代所植大槐树的叶子以作留念。如此长时间大范围有组织的大规模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而将一方之民散移各地,仅此一例而已。600余年来,大槐树迁民遗址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

  这株洪洞大槐树,虽早在历年的天灾中被毁,但衍生的后代大槐树还活着,主干粗壮,沟壑纵横,枝繁叶茂,成为了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如今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有一个祭祖堂,堂内设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被称为天下民祭第一堂,有数亿计移民后裔来此寻根祭祖。据传,凡小脚指头的趾甲是二瓣的,就是大槐树移民的后裔。不少朋友来此,都会赶紧脱鞋脱袜子看看,说不定几百年前就是一家人。

上一页 1 2
展开更多
相关阅读
热门视频
精彩专题
热点推荐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