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评论 导航

《环太平洋》惊现天马流星拳观众出戏 译制片究竟该怎么翻

编辑:小男2013-08-04 15:57:47

《环太平洋》惊现天马流星拳观众出戏 译制片究竟该怎么翻

《环太平洋》

    7月的最后一天科幻片《环太平洋》上映,超炫的特技效果和机甲打斗的巨大场面都让观众过足了瘾,但是该片的字幕翻译中却出现了“天马流星拳”让观众大叫出戏,而译制片到底该怎么翻译又引起了讨论。

    《环太平洋》截至周五,全国票房近1.5亿元,口碑亦不俗。然而,影片的翻译却成为吐槽点,再度激发观众对近些年来进口片的翻译水准、过度发挥以及理念等的讨论。

    字幕翻译人员大多兼职

    作为一部以“史诗浩劫”为主题的科幻巨制,《环太平洋》讲述了距今数十年后的人类世界,为了抵御海底不断出现的巨型怪兽攻击沿岸城市,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环太平洋国家组建了一个名叫“贼鸥”(Jaeger)的巨型战甲队,联合向怪兽发起反攻。

     影片视觉效果震撼,深得好评的同时,一些观众在网上对翻译进行了一番“围剿”,甚至因几处明显的错误,质疑翻译者外语能力不过关。比如,片中的sortof被当做了softer而翻译成了“对我温柔点”,而“香港是人口(potion)最多的地方”,也被翻译成了“污染(pollution)最大”的地方。

     外语片的翻译遭受质疑,这些年并不鲜见。去年的《悲惨世界》,其翻译被认为“韵味全无,且误译多多”,比如英文原意“把旗杆拿过来”,被译成“降旗”。业内人士坦言,目前国内进口片字幕翻译有长影译制厂、京译(中影和八一厂)、上影译制厂三支队伍,除此之外,字幕翻译多为具备中英文能力的电影行业相关工作人员,如媒体人、大学老师或者电影公司内部人员,只有个别是专业翻译。

     记者了解到,进口片译制时间偏短,尤其是分账大片,一般都是在上映前一个半月才拿到剧本和音像素材,接着利用20天左右的时间完成翻译、配音、审核等多个流程,其中留给翻译的时间很短。而相比进口分账大片,买断版权的进口批片更没有外国制片方的译制把控,翻译质量更缺保障。

    译者回应并非发挥过度

    关于《环太平洋》翻译,“发挥过度”也被广为提及,尤以“天马流星拳”为代表。影片中,美国造的机甲战士“危险流浪者”在战斗中使出了绝杀之一,英文原名为“hammerrocket”,中国香港版翻译是“手肘火箭”,而内地版字幕则变成了“天马流星拳”。不少观众认为,翻译者刻意求“接地气”,发挥网络、流行特色,却有过度之嫌。贴近流行热点的翻译,一度被认为是对正儿八经翻译的革新,近年来却遭遇越来越多的批评。这也是《黑衣人3》曾遭遇过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HOLD住”等夹杂流行用语和古典诗词的台词,从外国人嘴里不断吐出,得到褒贬不一的反馈。

上一页 1 2
展开更多
相关阅读
热门视频
精彩专题
热点推荐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