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导航

国土部绘制土壤重金属污染图 污染防治已刻不容缓(2)

编辑:小男2013-06-14 10:29:50

    相关阅读:

    据介绍,从1994年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等机构就对全国土壤51种化学元素进行监测,1999年起对东部农田区54种化学元素进行填图,2008年起建立全国地球化学基准网,对含78种元素的土壤81个化学指标进行探测。数据显示,重金属等污染物指标在大的流域及局部工矿业和农业区上升较快。

    重金属污染显著扩大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已发现局部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如长江中下游某些区域普遍存在镉、汞、铅、砷等异常。城市及其周边普遍存在汞铅异常,部分城市明显存在放射性异常。湖泊有害元素富集,土壤酸化严重。研究证实,镉、汞等重金属元素与人类污染存在密切关系。重金属元素在土壤表层明显富集并与人口密集区、工矿业区存在密切相关性。与1994~1995年采样相比,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面积显著扩大并向东部人口密集区扩散。

    土壤危险元素在增多地质学家指出,研究表明,我国土壤正出现越来越多本来没有或微不足道的危险元素。土壤一旦被污染,通过自净能力完全复原周期长达千年。为人类健康,必须持续加大对污染行为监管和惩治力度。对已被污染土地,要把污染源搞清楚并加以切断。土壤污染物不仅有重金属,还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国土、地质、环境、水利等部门要通力合作为大地“排毒”。

    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Hg)、镉(Cd)、铅(Pb)、铬(Cr)和类金属砷(As)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Zn)、铜(Cu)、镍(Ni)等元素。 数据采集示意图用表层含量减去深层含量,即得出重金属元素“人类污染图”表层样品来自地表25厘米以浅,是自然地质背景与人类活动污染的叠加深层样品来自1米以下,基本代表未受人类污染的自然界地球化学背景30年酸化相当于300年对土地的“掠夺式”开发更加剧了重金属进入土壤的步伐。

    近年来,出于对产量和经济效益的追求,农民大量施用氮肥和磷肥,土壤酸性急速飙升。湖南省权威部门统计显示,由于不合理耕作、过度种植、农用化学品的大量投入,与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比较,目前湖南省耕地土壤pH值已由6.5降至6.0,30年土壤酸化程度相当于自然状态下300年的酸化程度。

    “研究表明,土壤pH值每下降一个单位值,土壤中重金属流活性值就会增加10倍。”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
热门视频
精彩专题
热点推荐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