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道歉,一名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理性选择
文/龙敏飞
2020年12月31日零时,郭敬明就当年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庄羽的作品《圈里圈外》一事在微博上道歉,并表示将把《梦里花落知多少》的全部收益赔偿给庄羽,“如果庄羽女士不愿意接受,我会把这笔钱捐给公益慈善机构”。
15年后,郭敬明终于就自己抄袭一事向庄羽道歉了!
从时机来看,这并非他与人生的和解,也不是“人到中年”的自我觉悟与觉醒,更像是一个被裹挟的无奈选择。在郭敬明道歉的10天前——2020年12月21日,编剧余飞、宋方金等发布111位编剧、导演、制片人、作家联名信,联名抵制郭敬明、于正;次日,这封联名信上的署名人员增加至156位;之后,郭敬明参与的节目被推迟。置于这般现实语境下,郭敬明道歉的“意味”,便值得玩味。
在各种鬼畜、恶搞、另类短视频走红之时,有一句话发人深省: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过去这些年,在行业规范不够好、监管力度不够到位的现实下,其实也有另一种异化的现实:只要你不觉得自己错了,那么错的就是别人。这话用在郭敬明身上,恰如其分。无论是再次出书,还是上综艺节目,抑或是当导演等,郭敬明都“底气十足”,仿佛当年犯错的人不是他,而是别人。
郭敬明、于正等人的风生水起,以及各种言论、做法的争议,让上百名编剧、导演、制片人和作家“无法忍受”,最终才有了联名抵制的“奋力一搏”。这些人的言行很悲壮,为了净化行业内风气,哪怕会得罪很多“圈里圈外”的人,他们也在所不惜。抵制郭敬明、于正的背后,其实也是在抵制他们背后的资本、资源以及各种人脉关系。
过去的这些年,“贵圈真乱”的确是对娱乐圈最好的描述,各种混乱的男女关系被曝光,各种绯闻隐私被拿来炒作,各种丑闻负面传言成为积攒人气的跳板……颠倒的三观、不良的示范,也让郭敬明之流迅速成为资本逐臭的“香饽饽”。郭敬明之流名利双收,却给社会带来非常负面与恶劣的影响。
公道自在人心。任何圈子、行业的发展,都会从“野蛮发展”向“规范发展”迈进。近年来,在任何正式的编剧圈子内,都没有于正、郭敬明的身影,便是这个圈子正本溯源的开始,如今的“联名抵制”,更是将肃清行业氛围的行动推上新高度。可以预期的是,未来随着行业规范的约束力更大,法律法规的落实效果更明显,对“劣迹影视人”的管控也会越来越好。
在任何圈子,肯定都会包容一些犯错之人,但绝对不会包容屡教不改者,也很难包容“拒不道歉者”。源于这般常识,郭敬明的道歉,便有点“为长远谋”的意思了。之后,庄羽发文称:“我接受郭敬明先生的道歉。”这也算是一份谅解。同样地,业内也有多名编剧称赞郭敬明作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事态的反转很快,也多少让人看清了郭敬明道歉的目的。因为,拒不道歉、拒不改正与诚恳道歉、坚决改正,在一个健康的圈子内,肯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看到郭敬明的道歉,分析背后的种种成因,的确很容易让人想起北大教授钱理群关于“精致的利己主义”的说法:“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对这些人来说,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利己”。
对郭敬明来说,此前他拒绝道歉,拒绝认错,就是为了不让人觉得自己错了,彰显个性,吸引关注,然后获得更高的人气、更多的资源;如今,他选择道歉,选择妥协,也是因为行业规范越来越好,社会对“劣迹影视人”的包容度越来越低,他的节目甚至被推迟,他意识到什么才是更好的、更利于未来的选择了。这样的郭敬明,就是精致利己主义者的鲜活案例,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对当下自己最有利的决定。
“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是不会缺席。”正写稿间,另一边的于正也向琼瑶道歉了。无论他们的道歉是不是发自内心的,一个无法否认的现实是:有道歉,总比没有道歉好;正义迟到了,总比“没有到”要好。
我们希望,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这个圈子未来的环境,是原创者的“天堂”,也是抄袭者的“地狱”。
作者为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