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评论 导航

三角关系都搞不好还想结婚

编辑:xal5772020-12-25 12:22:56

综艺《出逃两日又如何》中,张歆艺跟着当地村民学了一道菜。

菜做好后,这个妈妈辈的村民对张歆艺说:

“好了,先去孝敬你老公吧。”

阿看直接张歆艺同款表情

孝敬?

听说过孝敬爸妈和老人的,老公为什么需要孝敬?

2007年有一部热播国产电视剧,《双面胶》

东北农村小伙儿在上海闯出了点儿名堂,还娶了个上海媳妇儿。

小两口本来过得挺好,但是公婆却执意要从东北农村来上海。

由于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不一样,小两口被整天搅得不得安宁,大周末的连个懒觉都睡不了。

最后还差点离婚。

婆媳相处不好,和打仗确实没什么区别

当年,凡是看过这部剧的人,都有砸电视的冲动。

儿媳与婆家的关系,就是这么可怕,且无解。

儿媳,不但卑微,而且卑微到尘埃里。

韩剧《儿媳记》把这种卑微直接搬上台面,聚焦刚成为儿媳的女性在家庭中的处境。

谢邀,刚看四集,已经恐婚

也直接科普了一个能精准描述这种状态的词:儿媳期。

每集虽然只有20分钟,但是让人生气的点却像点着的鞭炮一样,一个接一个地炸。

01

女性的卑微,不是结了婚以后才有的。

从第一次见家长开始,卑微就已经条件反射般地发作了。

明明自己在家都不怎么干的活儿,到了男方家全抢着要包揽。

“我来吧!”“给我吧!”“没关系!”

亲妈看到自己女儿这么勤快,估计要落泪。

结婚后,这种刻在基因里的卑微本能,又开始显现。

有时候真的要怀疑,女人一旦结了婚,变成别人家的儿媳,就自动被划归为保姆行列。

这一套传承已久的“霸王条款”,遵循着一个永远的主题:

作为儿媳就是应该洗衣服做饭啊,不然娶你进门干什么?

很多女性即使心里不舒服,还是默认了这样的分工——

“家务我们女的不做,难道指望他们男的吗?”

男主的妹妹认为准备祭祀这种事,就应该女人来做

所以,这样的分工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简单而言,所谓“男耕女织”分工的形成,从人类历史上追根溯源,首先是由天然的生理因素决定的。

比如哺乳喂养孩子,只能由女性完成,这决定了她们的活动范围基本局限在居住地附近,不可能像男人一样整天在外。

整天守在家里,就注定了女性相比男性,是与社会脱节的。

而在早期,男性通过狩猎和战争,形成团体和组织,逐渐占据了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制定了一系列规则。

这使得本来就被社会排斥在外的女性,越来越成为只能做做家务带带孩子的附庸。

婚姻的正式出现,又让这种默认的分工被巩固和强化。

“贤惠”,是在婆家生存的必要品质

也让恩格斯所说的“生育和抚养子女是家庭所承担的基本社会功能之一”,在法律意义上被确认和固定下来。

到了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社会工作行列,同样创造价值,开始对故有分工进行反抗。

但仍有一部分女性延续着传统职能。

02

女人承担家务,在我们的妈妈辈看来,非常自然而然。

毕竟她们已经把一家老小伺候了几十年,虽然有时也会抱怨,但洗衣做饭在她们看来,是自觉,也是本分。

对于很多男性长辈来说,女人做家务,更是毋庸置疑。

“男主外,女主内,我辛辛苦苦上了大半辈子班,回到家有人伺候不是应该的吗?”

在民政部的调查中,男性眼里,女性的价值更多的地体现在“教子有方”“会打理家庭”上。

她是不是有自己的爱好、有多高的知识文化水平,不重要。

数据整理:网易数读

作为儿媳,在婆家通常没什么话语权。

再累也得干活儿 ,没有喘息的时间

上班再累,该干的活儿还得干,根本没有立场拒绝。

累?你做家务有我儿子上班累吗?

剧中女主去男主家帮忙准备祭祀时,婆婆让男主和长辈一起喝酒,留下儿媳和自己干活。

男性长辈把女人洗衣做饭称之为“受苦” ,却从来不帮忙

男主虽然犹豫,但还是相当听话地去了。

结束后,女主这句话充满了讽刺意味:

“你是生怕我被嫌弃,所以才什么都没做。”

而男主这句回复,谁听了都得离家出走:

“倒是你,既然这么不情不愿,那怎么一开始不说?”

男主天真地以为,结了婚就是一家人。

你不想帮忙干活,完全可以说出来嘛!

其实,儿媳在男方家庭中的处境相当尴尬,从“嫁”“娶”这两个字中就可以窥见根源。

结婚对于女方来说是“嫁”,对于男方来说是“娶”,而前者往往具有被动含义,比如“女儿被嫁出去了”、“女儿出嫁”。

“娶”则有主动的意味,“儿子娶了媳妇”、“儿子把媳妇娶进门”。

也就是说,在缔结婚姻关系的过程中,男性总是占据主动和主导地位。

所谓的“娶”,在古代原为“取”,有“捕取妻子”之意,体现了女性的商品般的“物化人格”

所以女方父母常说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就不难理解了,女性一旦结婚,相当于从原本的家庭离开,成为亲戚。

站在女性的角度,“嫁”确实在字面上延续了“归”的内涵,但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归属感。

真正的女儿,从来不会在妈妈面前小心翼翼,卑微接受,不敢拒绝。

说到底,“儿媳”这个词,在亲情层面体现得很少,不过是将婚后女性和家务深度绑定的身份标签。

即使她们经济独立,仍然可能随时被琐碎的日常击垮。

03

儿媳虽卑微,但也不是所有都如此。

剧中的大嫂,就是勇于反抗的“叛逆”典型。

结婚后,长子带着妻子第一次回到婆家。

婆婆看儿子上班辛苦,一脸心疼。

“我们儿子赶紧去休息吧!慧琳,我们俩慢慢开始干活吧!”

儿媳就应该帮着婆婆一起干活,男人想休息就可以休息。

凭什么?

一番大胆开麦后,大嫂拎起包就出了家门,留下丈夫跪着对父母解释。

还被骂“没出息”。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爽的场面了!

这还不算最刚的,“进击的大嫂”直言直语,总是让人拍手叫绝。

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大嫂听说弟妹为了给婆婆过生日,凌晨就起来做了一桌子菜。

直怼,“弟妹还得上班呢,你们未免也太过分了!”

婆婆在饭桌上对临产的大嫂说:“生孩子非要老公一起进产房吗?影响他工作,上级也是不乐意的。”

大嫂再次反击,“这种事我们会自己看着办的,谢谢。”

看电视剧是很爽,但是现实中,有几个人敢这么怼婆婆?

为了维持家庭和睦,多半选择忍下来,或者回家后和老公抱怨。

对于一些怀孕生子后不得不远离职场的女性,更是“有苦说不出”

“金智英们”的存在,就印证了这种卑微和委屈。

剧中的男女主结婚时,誓词竟然改成:

“你愿意和具英结为夫妻,无论喜悲,都甘愿熬过儿媳期吗?”

“熬”,真的非常精准。

儿媳期短则一两年,长则十年,而有的人却是一辈子。

这个时期之所以难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要处理复杂的婆媳关系。

《巨婴国》的作者武志红认为,我们常说的“婆媳关系”这个词,本身是一个伪命题。

实际上,婆媳关系从来都不应该是婆婆和儿媳两个人的关系,而是婆婆、儿子和儿媳三个人的三角关系。

武志红在“一刻talks”演讲上提到,中国家庭的婆媳关系体现了隐秘的家庭权力

其中儿子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他们采取“鸵鸟政策”,家庭矛盾就会越来越深。

也许,《拜托了冰箱》中papi酱对婆媳关系的处理,值得我们借鉴。

相互尊重,保持距离。

卑微,大可不必。

展开更多
标签:儿媳
相关阅读
热门视频
精彩专题
热点推荐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