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双十一”国殇日的凝重,周杰伦婚礼地,偶遇那一片别样的红
很多时候
闻名的缘由并不那么恰当
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的好奇心
进而人们了解了更多...
周杰伦的婚礼让一处教堂名气大增
应该是三年前 ,我带一大巴的客人,前往一处本不应该那么有名气的教堂。神职人员莫名其妙地问我,为何如今中国人来这座教堂人数如此之多?

这个问题很容易但又很难说出口,也许神职人员觉得蒙恩悦纳,是近千年的忠贞,终于有了收获。其实仅仅是一位远在中国的明星的婚礼。
挺无奈的,但不能免俗的,在我的一些线路设计上,也会在前往约克之前,在这里驻足一下。
可每一次,走进这座近千年历史的教堂,我总是希望在别样的浪漫之中,夹杂一些英国宗教,历史的色彩,哪怕一丝也好。毕竟短暂停留之后,就会进入更加厚重的,历史与宗教的结合地古城约克。
总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总要有一个从峰区的俊美山色过度的地方才好。

这座中世纪新村的相对较少的修道院,最早可以追溯到1069也就是诺曼征服不久就开始建造,到了13世纪,当时的罗马教皇授予修道院的封号。跟众多英国其他的古老教堂一样,很长的时间轴,教权与王权,传教士与贵族的各种纷争不断。但几经风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经过近百年的不停修复,仍然屹立的建筑群。
每一次,人们似乎对于那远去的历史,大主教,僧侣,修士少了一些兴趣,却总是翻出网路上自己找到的,当时周杰伦的视频或图片,如同寻宝一样在教堂里面搜寻某一个场景,而后满心欢喜的拍照留念。
神圣夹杂着沉重的色彩更贴切
旅行的喜悦有很多种,恰逢其时的偶有所得,绝对是最难得的!

11月阴沉的天气,笼罩着整个岛国的上空,压抑!但很多的偶遇,似乎被这种压抑激活的更加鲜明,我们在一个特殊的日子,开车缓缓地来到这小镇,人头攒动却并无嘈杂的声音,人流交织仿佛有另外一种沉重。
11月11日的11点,我站在这座教堂前和人们默哀。
特定时间你遇见的某一事件,是一种格外有价值的瞬间!“我在那一刻,在那里,设身处地的感受着”!。
11月初,慢慢的开始越来越多出现的别样的红,一直到11月11日似乎到了一种极致。
1万多人的小镇在这个早晨,人们走上街头去纪念,远去的并不会被模糊的那份挚爱。一个民族需要自己的英雄,英雄需要人们的祭拜,这是一个民族应有的基因,不时地显现,温暖的传承下去。此时似乎在讨论明星的故事有些不大合时宜,只是希望在这个人头攒动,又不嘈杂的上午寻找这个小镇凸显的这个国度的一种文化本色。

我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在一些村落的一战二战纪念碑停留,而后拍照,看着一个个名字,那是一个个人,一个个家庭,而不是冰冷石头上面的文字。英雄要有来处,才会有归处。

由主教主持的祷告活动, 持续了很久,一直到祷告结束,才有机会进入教堂,但仍然有很多人没有离去,彼此低声交谈着。

从伦敦一路走来,似乎整个英国都在一种默契的统一的情绪中,自由?个性?其实并不是一个国家的主要标签。

我个性略显懦弱,对于战争似乎总是厌恶,可却让我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战争的残酷。对于战争的残酷,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感触绝对不同,海洋文明或者在缩小一点范围,岛国文明甚至可以说有一些偏执,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偏执才能够有一种凝聚吧。

对于我拍他们,他们显得很坦然,也许今天,英雄们褪去了神秘,可我一直在想,他们的身边消失了的身影,是欣慰的吧,至少不会那么凄凉,不会有凄凉的故事吧,但愿不会!

而后是贯穿小镇的游行,在轮椅上的老人家,从战场上回来的伤残,入伍的新兵,以及童子军。他们都在默默地让这份别样的红,保持不褪色,保持的更久一些,而做着一些什么!
有一种红,她深刻地可以让人拼尽力气
1918年的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日,为了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也为了帮他们的家庭以及其他退伍军人募集资金,往后每年这个时期大家都会买一朵小红花佩戴起来,同时也以此表达对世界和平的愿景。这一传统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继续被保留下来了。

就像每一件事物都有两面像一样,也许最一开始的的普世价值,在随后的岁月中,变得不再纯粹,而在一个个被努力地敲如土地的名牌中的名字,涉及到了更多的争议。
也因此,佩戴小红花不仅表示慈善、悼念,甚至还引申为一种“政治立场”。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反思的确存在,也让佩戴小红花上升到一种意识形态的碰撞。
战争总是那么的冰冷摧毁一切,跟浪漫毫无关系,无论战争双方都进入漩涡拼尽全力。这个时候的selby小镇,已经让人提不起寻找浪漫的心思,却多了另外一种反思!
此花非彼花
很多人对于佩戴小红花抵触,其中是因为觉得小红花是罂粟,对于两次鸦片战争,无疑是一种别样的寒意在其中。
但抛开其他不提,单从植物上解释,这朵花应该是虞美人。
虞美人的花瓣让人想到一颗子弹打进身体,但更确切地说法源自于一首诗《在弗兰德土地上(In Flanders Fields)》
微风在弗兰德斯的田野上
在风中的十字架
染红了的遍野的虞美人花
云雀不敢再放声歌唱
歌声哪怕再美妙
都要被子弹击中落下
据说1915年5月作者是在比利时西部和法国北部边境,一战最残酷最血腥的战场,作为一名军医掩埋战友尸体,看到布满山野的虞美人所写。
1920年,当年的英国司令官鼓励用出售纸虞美人来资助退伍军人。就这样,这个传统节日沿袭到加拿大,继而传到美国。
凡人烦语
游走在英国的乡村,哪怕是再偏远一些,也总能看到小教堂。而总会有一小块区域,用来纪念一些很深刻的往昔。那是很用力地刻在坚硬的石材上的名字,试图很用力去留下一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