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导航

清华施一公当选美国双院院士 三好学生很成科学家

编辑:小男2013-05-02 10:28:09

清华施一公当选美国双院院士 三好学生很成科学家

资料图

    世界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昨日当选2013年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此前25日,他刚刚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2011年施一公教授曾落选中科院院士,他为此写了4000字长文抨击院士选举不公。

  美国科学院当地时间4月30日消息,耶鲁大学终身冠名教授邓兴旺和陈雪梅、YangWei等三名华裔美籍科学家,当选美国科学院新科院士。

  2011年12月施一公曾落选中科院院士,此事在当时备受关注。有媒体报道称,施一公落选因“国籍”问题。中国科学院对此则回应称,施一公落选中科院院士与“国籍”无关。

  曾落选中科院院士受关注

  施一公并不是那类“明星科学家”,但却两度成为社会焦点。

  上一次,他放弃千万美元的优厚科研待遇,从普林斯顿大学辞去终身教职回到清华大学,在美国引起震动。媒体2010年1月7日头版对此事进行专题报道,高度关注在美华人科学家的“返流”。

  第二次是在国内。两年前,2011年度中科院院士增选名单发布,施一公落选。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教授立刻撰文鸣不平,媒体迅即跟进、中科院出面声明……一时,施一公被卷入舆论漩涡。

  据媒体报道,一位不愿具名的中科院院士称,施一公落选主要是国籍问题。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委会秘书长曹效业随后表示,施一公具有中国国籍。

  “当院士不是我的归国目标”

  当时处于漩涡中央的施一公曾在接受国内媒体专访时说过,他不想讨论自己落选院士的事情。他说:“我从2006年开始在清华建立实验室团体,整整五年了,全职回来也已经整四年了,回国的目标中,从来没有当院士一条。我觉得一个学者如果把当院士作为终极目标,未免太狭隘了。整个社会这种不应有的关注甚至让应该受到关注并讨论的问题得不到重视。”

  “三好学生很难成为科学家”

  施一公是一位很有个性的科学家,他曾说过,对科技界极为关注的打假,他可能是对此持不同见解的“少数派”。他认为中国科技界的问题不是假的东西太多,而是原创性的发现太少。

  此外,他常常鼓励、甚至怂恿他的学生挑战他、向他发问。“你要想走远的话,你得有脾气。”他认为三好学生很难成为科学家,尤其是德智体各方面都是第一名的学生。“我倒觉得有一些脾气的学生很有机会。有个性的学生做研究的潜力较大,而八面玲珑的学生尽管讨人喜欢却常常在研究上坚持不下去。”施一公说。

  人物名片

  施一公

  河南人,1967年出生。世界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曾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和讲席教授,2007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08年2月至今,受聘清华大学教授。2009年,入选第一批“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9年9月28日起,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获2010年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学奖。

展开更多
相关阅读
热门视频
精彩专题
热点推荐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