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镝 | 假名人账号频出 平台难辞其咎
假名人账号频现短视频平台
据了解,黄女士是一位最近才接触智能手机的中年女性,长期的生活压力让她迫切想要倾诉,也因此深陷短视频平台上“假靳东”的骗局。事件发生后,#靳东的老年粉有多疯狂# #假靳东#等相关话题引发网友热议,热度持续发酵。


当天,靳东工作室在微博发表声明回应,称靳东从未在任何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在短视频平台中的“靳东”系列账号均非本人。针对这类账号,工作室将通过法律途径追究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虽然,在该短视频平台上搜索发现,部分假冒演员靳东的账号已清空。但是搜索岳云鹏、沈腾、王耀庆、张译等明星的名字,除了可以搜索到平台官方认证加V的账号,还会搜索到很多没有被认证的,但名字却为该明星的账号。
部分账号运营者截取明星视频并配上表白话语、情歌等内容,引发不少网友互动、转发。这类账号的粉丝多为中老年女性用户,她们被骗取关注与点赞后,时常会在“假名人”的视频下方留言倾诉感情,并将自己与对方的同框合成视频进行转发分享。在这些同框合成视频中,“明星”或为粉丝送上暖心祝福,或是为粉丝献唱歌曲。
部分假账号套路都是一样的,先吸引眼球、赚取流量,后索要礼物、推销产品。这些“假名人”账号的运营者,会根据自己受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带货产品。例如“假靳东”卖的是便宜的日用品、化妆品、茶等,“假马云”卖的则是励志类、演讲类的书籍。
假名人账号频出
平台难辞其咎
假冒明星账号,涉嫌侵犯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及诈骗,理当依法严惩。靳东工作室已发表声明,从未在该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并将追究冒充者的法律责任。
但此事显然不能只靠同是受害者的明星本人来打假,一个不能忽视的角色,就是短视频平台。
客观上看,假名人账号长期在平台上火热运营,平台在流量热度中赚取收益,却没有尽到基本的审核与监督之责。
造假方式十分粗劣,平台却频频“失明”,难免有“装睡”之嫌。如何处理恶劣内容和带毒流量,已不仅仅是平台自身的经营态度问题,而是遵规守法的原则立场问题。坐视放任每天发生在自己平台上的大量欺诈行为,无异于“助骗为虐”。从法律角度看,平台如未尽到信息审核义务,放任骗子侵犯用户权利,必须承担责任。
网络段子手不要制造二次伤害
在不少年轻人看来,“假靳东”诈骗的手法过于低级,毫无技巧可言,“靳东”居然向这位女士“全网告白”,而她却深信不疑、为之疯狂,简直不可思议,种种离奇荒诞的情节宛如段子。
作为一位诈骗案件的受害者,这位61岁的女士很值得同情,她对互联网的复杂与虚假几乎毫无戒备,很多几乎不需要科普的互联网骗局套路,她却一无所知。所以,被骗经历曝光后的这种猎奇性的评论,本身是带有某种歧视,甚至有些“残忍”的二次伤害。
对于“假靳东”骗钱骗情这样的事件,我们不能只当个段子一笑而过。
事实上,这背后是中老年人的情感需求空白。短视频中的嘘寒问暖和假意讨好,成为了一些中老年粉丝情感匮乏的人生中好不容易看到的希望之光。或许比子女偶尔的关心,更容易当成一种情感寄托。网络世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虽然提供了生活的便利,但并不能弥补内心的空虚与孤独。
类似事件,舆论聚焦的重点应是诈骗分子的无良,而不能去怪罪中老年人 “异想天开”“幻想型认知障碍”。无论什么年龄,当然有权利“幻想”,有权利“追梦”,他们的情感需求,不应被年龄压缩,以至于退到“隐秘的角落”。
当很多大爷大妈被明星高仿号或其他骗局所骗时,人们更该看到的,不是狗血的剧情,而是网络圈层带来的信息壁垒。人们更该做的,不是嘲笑和鄙夷,而是协力推动针对中老年人的防诈骗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