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夺冠》太燃了!背后的女排精神更让人感动

电影《夺冠》(原名中国女排)上映4天,票房就达到1.8亿,看完电影后,很多观众都表示“《夺冠》达到了国产体育题材电影的新高度”。

前阵子,#郎平换上80年代训练服#话题还上榜微博热搜。在最新发布的特辑中,郎平来到片场探班女儿。


她换上了80年代的训练服,手举着杠铃,这一幕很是动人,仿佛把人拉回到了那个开着电视挪不开视线的夏天。

中国女排的40年,可以用起落浮沉这四个字形容。
01
腾飞
1951年,中国组建了最早的女排国家队。在之后的20多年,一直是处在摸索发展的状态。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女排称霸世界的时候。1981年的女排世界赛,中国女排在教练袁伟民的带领下,斩获了第一个世界冠军。

与此同时,21岁的郎平作为排球队的主力,拿到了人生中首枚金牌。凭借着赛场上又准又狠的扣杀,“铁榔头”的称号也越叫越响。

对于国人来说,这个时刻特别有纪念意义,排球成了三大球中,中国第一个获得世界冠军的项目,从这一刻,中国女排便开始腾飞!这对于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极大提高国人的自信心,给中国打了一剂强心针。

接下来,中国女排在1982年秘鲁世锦赛、1984 年奥运会、1985 年世界杯和 1986 年世界锦标赛上,相继捧获金牌,创下了五连冠的记录,可以说,这也是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
02
青黄不接
来到90年代,正如所有的传奇故事一样,英雄总会退场。先前厉害的战将郎平、梁艳等相继退役,失去主力军的中国女排,进入青黄不接的时期。

从1990年到2002年,这十二年期间,中国女排通通无缘三大赛冠军,这是中国女排辉煌之后,迎来的第一个低谷。
03
短暂的高峰
2000年,女排姑娘们惜败悉尼奥运会后,一位中年人开始执教中国女排,他就是陈忠和。经历了4年的磨练,女排姑娘们终于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决赛中力挽狂澜,战胜强敌俄罗斯队,再次在奥运会上勇夺金牌。

可好景不长,随着陈忠和的卸任,黄金老牌的球手退役,中国女排再一次走进低谷。伦敦奥运会上中国队仅仅获得了第五名。
此时,本在外国执教的郎平,回国担任中国女排教练。这一年的她已有53岁了,女儿白浪提醒她:“你的身体常年劳累,已经垮了,你再好好想想。”

虽然此时的郎平满身都是旧伤,胯部劳损严重,腰间盘突出,甚至她的膝关节还挨过7次刀。但她仍然坚定地说:“我想好了,我接受这个任务,我还想再为中国女排站好最后一班岗。”
04
辉煌
2016年,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对战的是当时的劲敌巴西姑娘。赛况十分精彩、扣人心弦,电影《夺冠》中也还原了这场比赛。导演为了让电影更能够打动观众,还邀请当年的巴西女排,亲临拍摄现场。

当时的赛况很是激烈,面对身为东道主、并且获得两次奥运会冠军的巴西队,中国女排姑娘的压力可想而知。

郎平鼓励女排姑娘们:“不要急,咱们能咬一口是一口,能多一分是一分,反正不能让她们轻易过了中国这一关,她们越是看不起我们,我们就越要“咬死”她们,记住,你们每个人都是我放出去的老虎!”

赛场上,中国女排姑娘全力配合,最后击败了巴西队!又一次书写了辉煌!
写在最后
电影《夺冠》的导演陈可辛说:“每次想放弃时,就想起郎指导说,女排精神是什么?不是一定要赢,而是明知道自己会输,也要一分一分赢回来。这是一部带着使命感的电影。"

中国女排历经40年浮沉,其中带给我们激励的,正是那份“拖不垮、打不倒、永远拼搏”的女排精神。
有机会的话,不妨去电影院,看看电影《夺冠》,找回自己最初的热血与梦想。
好文推荐
《花木兰》票房扑街!又美又敬业的刘亦菲,为啥拼了却没好结果?
今日话题
你印象中有像女排精神一样
不服输的经历吗?
快把你的故事,
留言分享给我们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