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丹再获“优秀导演”大奖,现实题材纪录片创作大有可为
“恭喜‘干奶奶’再次获奖,为广东台广东卫视又一次争了光……我一定要懂得感恩!”这是98后小伙,原武警吉林省总队机动支队排爆班班长、主排爆手王铭,向一位从事电视艺术创作36年的纪录片导演表示的祝贺。



9月15日,“梦想?见证——第八届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推优活动”在北京举行。《主排爆手王铭》导演马志丹,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颁发“优秀导演”奖。这是她继2017年凭《宫之稻·稻之道·非常稻》获“优秀导演”后,再度获此殊荣。
看到王铭的祝福,马志丹导演笑道,“我还年轻,做不了你的‘干奶奶’,只能够做‘半奶奶’。”

她让《主排爆手王铭》“燃”了
王铭“火”了
国家电影电视艺术一级文学编辑(正高级)、马志丹工作室创始人、制片人、总导演马志丹,主创各类电视作品900多部,曾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逾230个,其中《人在他乡》《我的梦·中国梦——追梦在路上》《我们的青春》《中国梦·创新动力》《四十年:美好生活》等享誉海内外。

在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宣传部联合组织的第九届女性题材电视节目推选展播活动中,《小万工,好姑娘光芒万丈》获一等奖,《从小家到大家,从小梦到大梦》获二等奖,《画油画的白族老奶奶们》上下集、《帆跃青春》并获三等奖。


马志丹工作室特别策划制作,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片《青年强·中国强》在2019年度广东省广播影视奖评选中,荣获电视纪录片类二等奖。该系列首集《主排爆手王铭》在广东卫视黄金时段全国首播反响热烈,收视率0.189%,在省级卫视同时段排名第8位。节目获优酷纪录片频道首页推荐,冲上纪录片TOP榜第二位,让王铭代表的青年“拆弹专家”,走进了广大观众的视野。

作品背后,凝结的是马志丹导演倡导许多年的“坚持走现实主义道路,忠实于现实题材纪录片创作”的诚意和汗水。
2019年5月22日,马志丹导演带领摄制团队进驻武警吉林省总队机动支队。在当天上午仅半小时的见面会上,她当机立断,提出向广东卫视申请8月1日晚黄金时段排播《主排爆手王铭》的意图。之后团队立即投入拍摄当中。当天下午,部队便同意将团队进入营区的拍摄时间,从五天宽限至八天。拍摄期间,团队同事们更是直接躺在了操场泥地、混凝土管道、平衡木上闭眼午休。

在拍摄王铭排爆场景时,马志丹导演和主摄影师郑耀豪、摄像黄徐易,在距爆破点不到20米处记录,全身溅满了爆炸崩飞的泥浆。

好作品,会自己说话。《主排爆手王铭》全片创新性的编剧形态,没有一句解说词,全片使用同期声,主角充满责任、担当、勇气、激情的当代青年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主排爆手王铭》主创名单
导演、撰稿:马志丹
主摄像:郑耀豪 倪树鑫
摄像:黄徐易
撰稿助理:蔡冬娜
剪辑指导:马志丹
剪辑:郑耀豪
助理编辑:蔡冬娜 周冠龙
音乐编辑:马汉阳 王 斌
她创下多部纪录片“第一”
记录多个历史“首次”
“马导,我结婚您一定要来。”2019年12月1日,王铭下决心退役。他说,“告别八年军旅生涯,从军装到警服,从橄榄绿到藏青蓝,变的是颜色,不变的是初心。”如今,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长春市公安局特警队员。

长春市公安局特警支队 王铭手持旗帜
王铭正朝着他在《主排爆手王铭》中提出的愿望:成为好战士、好丈夫、好父亲的方向努力。对马志丹导演而言,这将成为她选题富矿里的又一鲜活题材,“马志丹工作室的人物纪录片,都是沾着泥水、带着露珠、冒着热气,植根生活、聚焦人民、激励人心的现实题材作品。”

2020年2月5日深夜,马志丹独自一人在广东广播电视台六楼编辑区,写下总导演阐述:“拍摄一部留得下来的中国抗疫纪录片,它是真实的,有诚实的科学态度,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不说假话空话大话。百年之后重看,经得起时间检验。”

4月7日21:30,由马志丹工作室制作的战疫题材四集系列纪录片《2020,不可忘却的春季》在广东卫视首播。这是全国首部紧跟抗“疫”进程,大体量、全景式、多角度实录这场庚子年战“疫”的纪录片。该片在4月8日武汉“解封”前夕播出,为全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马志丹工作室摄制的《跑好最后一公里》系列片经历三个多月酷暑外拍,目前已完成95%的拍摄,大部分成员于9月22日进入后期制作,团队成员个个炼就了“麒麟臂”。

“我专注地记录那闪耀着不平凡光芒的平凡生命,我用镜头见证这个时代渐入佳境”,马志丹导演昼夜不停地奔波,朴实记录每一位追梦人的故事。她带领伙伴们创作的新作品值得期待。

撰稿/黄子奕 编辑/张嘉韵
责编/张瑞祥 主编/蒋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