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别人家的孩子”无处不在 引网民哭诉(2)
专家说法:与别人比不如与自己比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范先佐教授表示,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各方面的影响,每个孩子都存在差异,他们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学习方式都不相同。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优缺点、长短处,家长应该客观地看待孩子,不应该拿自家孩子的短处去和其他孩子的长处相比。
范先佐表示,很多父母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目的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奋斗努力的目标,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事实上,这样的做法不仅很难起到一种激励作用,反而会让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受到伤害。
对此,他建议家长尊重孩子的差异和个性,不要将其与另一个小孩作比较,而是和孩子的过去相比。比如,孩子的这次成绩和上次成绩进行比较,客观地评价孩子的优缺点。同时,应该发现孩子的独特之处,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
坐在路边鼓掌又何妨
有网民联想到之前走红的一篇博文《坐在路边鼓掌的孩子》:作者有个女儿,12岁,属于典型的中等生。但这个小姑娘却被全班同学所欣赏,因为她“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女儿说,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作者感叹: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都成了烟火红尘里的平凡人。如果健康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在很多家庭,父母大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当孩子没能达到自己的期望时,只会一味地苛责孩子,拿“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来说“自己家的孩子”,却忘了问问孩子自己的心意。
“我们的父母最该和孩子保持平等沟通,应该引导孩子面对压力,更应该反省自己是否只认精英教育?我们要反省家庭里是否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用爱接纳我们的孩子就是坐在路边鼓掌的孩子?”网民“湘雅漫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