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导航
男人窝 > 数码 > 手机 > 正文

手机屏幕真的是越大才越好吗?(2)

编辑:小男2013-01-26 17:21:56

  屏幕就是手机大小的决定者,需要满足用户对于智能手机如同电脑般的使用,就不得不放弃小而美的想法。于是手机被迫越做越大,但为了重量考虑,也必须越做越薄。可以想见的趋势是:一个智能手机,必须大屏幕、超薄以及高分辨率。来自市场分析机构 IHS iSuppli的报告说,2012年有2560万部出货,2013 年则可能达到6004万部,增长136%。到了2016年,全球出货量将会达到1.46亿之巨。

  最早介入平板手机领域的是戴尔公司,不过真正意义上把平板手机炒热的当属三星,5.3英寸的Galaxy Note在2011年大卖,一年间狂卖1000万部,2012年Note2更是在上市两个月内创下500万部的销售奇迹,这让很多厂商迅速跟进。用户也不再坚持手机必须一手掌握的大小。某种程度上讲,一个成功人士又有多少机会要在公交地铁上一手拉吊环一手拿手机呢?平板手机能彰显这个人的身份,而且更重要的是,人们的确不把手机仅仅视为一个“移动电话”了。

  国内目前有三家较有实力的跟进者,在CES大会上,华为拿出了6.1寸的Ascend Mate——全球最大屏手机,联想则有5.5寸的K900,中兴Grand S是5寸机。纷纷企图在这个细分市场上分一杯羹。

  跟进的主要动力在于,平板手机基本上属于高端机,售价可以比较高。Note2目前的报价在4000~5000元之间,中兴Grand S则为3600元。华为和联想都暂无报价,但比Grand S更低的可能性不大。高端手机的毛利通常比较厚,有助于企业获取超额利润。

  但问题也在这里,纵观中国手机产业史,虽然功能手机时代有一举击溃洋手机之说,但客观讲一句,是用低廉的价格完成的,而当时洋手机的价格也高得离谱(一部西门子手机,FOB香港价格不过200美元,内地可以卖到数千元)。从价格战中成长起来的中国本土厂商,至今没有运作高端手机的成功先例。这三大品牌在用户心目中,远比不上苹果、三星的高端感,尤其在消费能力旺盛的一线城市。

  另外一个比较致命的问题在于产能。功能手机对制造的要求不高,但智能手机则不是。即便如苹果这样的公司,在智能手机零部件上也一直依赖三星的供货,直到iPhone4,才开始慢慢去三星化,比如面板供应上——但核心处理原件,依然对三星有所依赖。而国内厂商,恐怕产业供给上,还是有很严重的缺陷。

  国内厂商如果想要在平板手机上站稳脚跟,价格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但如果产能跟不上,又没有办法形成规模效应,将边际成本降低。卖一部亏一部是无法长久的。平板手机不是一个“大”字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更薄的机身,就意味着对零部件要求更高。国内厂商这股平板手机热,在我看来,怕是概念性产品的成分居多一些。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
热门视频
精彩专题
热点推荐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