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导航

众人“砍柴”火焰高 董路揭柴静采访李阳惨败(2)

编辑:小男2013-01-24 13:59:12

    槽点二:柴静的成名依托央视和老男人饭局

    从新书发布会上被公知界老男人团团围绕开始,柴静就被冠以“柴徽因”的名头。董路犀利表示,“在推杯换盏、口若悬河的饭局上那群老男人面前,柴静只是一个负责斟酒撑场的邻家小妹。”

    董路认为,柴静依托央视平台和老男人饭局成名,并已经成为他们的工具和代言。在柴静的表演之路上,饭局上的老男人是倾力相助的“编剧”, CCTV的团队是鼎力烘托的“导演”。

    槽点三:采访靠表演,和于丹之间只差《论语》

    董路也赞同闾丘露薇的观点,认为柴静的新闻采访出路靠的就是表演,他甚至讽刺道,“柴静的表演以情绪为主,她一个又一个丰富中透着呆板的表情动作,引领者观众的喜怒哀乐。外景地里就像戴安娜,差点喊一句‘乡亲们受苦了’。”

    “柴静像雷锋,雷锋不论帮助了多少人,人记住的都只是雷锋,柴静不论采访了多少人,人们记住的都只有柴静。在我看来,柴静做新闻和于丹做新闻之间,只少了一本《论语》。”

    “如果学新闻的孩子想拥有柴静的今天,就对着镜子,看看5分钟之内能不能做出类似倾听、微笑、皱眉、抱胸等30种以上的不同表情和肢体,且看着不像是做鬼脸或者多动症。”董路如此写道。

    网友疑惑:这是在炒作新书吗?

    面对这些流言,对喜欢柴静的人似乎并不造成什么影响,认为柴静和闾丘露薇本就是两种风格,谈不上谁好谁坏。对于柴静身后的“团队”,有网友认为很多电视团队的工作都是由一个人来体现,“很多时候,策划+编导+主持人一起做了其他媒体记者的工作。柴静是我最爱的媒体人之一,包容、温暖、坚韧,在她身上感受到一种安静的力量”。

    也有不少网友支持闾丘露薇的观点。“记者不是心灵鸡汤。记者讲究的是客观公正真实,可能这种客观的眼光会让人觉得冰冷,但也好过以身代入的心灵鸡汤,误导读者,一叶障目。这是操守和原则问题,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看过柴静的几期节目,先有结论,再问话找所谓的依据,典型的‘散文型小女生’风格,逻辑混乱;没有原因,不敢或者不会。”

    中立派则认为柴静不过是一位“文艺范儿比较浓的新闻人”。还有怀疑派开始质疑起这一系列“砍柴”事件的缘由,“这一次柴静的新书发布太高调了,不知是人红引来了是非,还是是非从另一方面促成了新书大卖?”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
热门视频
精彩专题
热点推荐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