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教授称马拉松成绩造假(2)
最后,郑启五认为最关键的是“芯片计时”,他说,“这位冠军选手出发时排在第一排,他与芯片计时感应带几乎是零距离,请裁判组公布一下他起跑时的画面,究竟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他在身后排山倒海般的人潮里滞留那么多秒?”
而之所以会那么“纠结”于“时间的精确度”,是因为郑启五觉得纳格瑞的“最终成绩”比世界纪录只快了5秒,他说,比赛时“我在直播间直播时看着 时间牌,选手是39秒踩线,记者播报也是39秒,没有破纪录”。而这样看来,纳格瑞的“实际成绩”应该和“最终成绩”相差了7秒。“正是这诡异的7秒让厦 门马拉松赢得了‘中国举办的马拉松最快的纪录’。”
郑启五认为,“这些黑人选手都是被安排在起跑线上的,就意味着他的芯片计时最接近发令枪的时间,误差在半秒之内都很困难!况且主办单位有这样的政绩冲动。”
官方回应
组委会:芯片自动生成成绩不存在人为因素
对于郑启五的质疑,昨日厦门国际马拉松组委会表示,当天的选手芯片成绩、LED大屏幕显示时间以及直播时电视上显示的时间,之所以三者存在一定 误差,主要是LED大屏幕的计时启动及电视直播的切入、计时,两者均是人为控制,故与芯片计时在启动计时点上存在了一定的时差。
其实,1月5日比赛当天,针对选手是否破赛会纪录这一问题,现场参与报道的两拨媒体记者就已有过“不同的看法”。当天在会展中心新闻中心看电视 直播的各媒体单位记者们均很是激动,都认为男子冠军又破了赛会纪录。因为从电视直播上看,当时电视上计时显示的男子冠军选手冲刺时间大约是2小时7分28 秒。然而,有些在外面赛道做直播的记者,他们现场播报的选手成绩却是2小时7分38秒,因为当时现场的LED大屏幕上时间确实是如此显示的。
不过,最后计时芯片系统打印出来的成绩,既不是电视上的2:07:28,也不是LED大屏幕的2:07:38,而是2:07:32。
对此,组委会指出,不管是电视直播的时间,还是赛道上的LED显示屏,或者拱门上挂着的计时钟时间,都只是给选手做一个参考,最终的成绩要以芯 片计时系统为准。近年来,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成绩证书,均统一采用了科学的芯片计时及成绩输出系统。每个参加全程马拉松的选手在赛前都会获得一个计时芯 片,将它固定在鞋上专门用来记录选手跑完全程的时间。
计时芯片是一个微型收发器,里面储存了参赛者的号码。当发令枪响时,整个芯片计时系统才正式启动。同时,只有运动员鞋上芯片经过起点感应区时,其身上的芯片才自动启动计时,选手踏上终点感应区时,电子系统会自动生成并记录该选手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选手到达终点后,其成绩也是通过计时芯片系统自动生成打印出来的,参赛选手现场就可以获得自己的成绩。这一过程中,不存在人为输入成绩、抄写成绩等环节。
此外,组委会还指出,由于马拉松参赛人员数万人,每人通过起点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绩计算的公平性。因为,不管是最早出发还是最后一个出发的,他们的成绩均是从个人踏过起点感应区开始计时,通过终点是系统自动完成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