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导航

金沙江大桥坍塌伤亡人数不明 十万人出行受影响(2)

编辑:小男2012-12-13 09:22:56


    影响:十万人出行受影响

    倮果大桥横跨金沙江,是攀枝花市区的重要交通桥梁,连接着东区和盐边县,214省道也从此经过。封桥后,倮果片区、盐边县城、红格镇等江两岸约十万居民和学生出行将受到影响。

    10日晚,记者在现场看到,许多不知道封桥消息的市民还想过桥,被工作人员拦下。市民张启文说,她家住在倮果,在江对岸的金江镇上班,现在封桥了,她只能绕行10公里才能到金江镇,非常不方便。

    交警提醒,要从倮果桥过江的市民和车辆,现在只能绕行最近的密地大桥,或者更远的炳草岗大桥、渡口大桥,以及绕道西攀高速公路。这样一来,密地大桥的交通压力陡然增大。从10日晚开始,到昨天早晚上下班高峰期,密地大桥交通一度出现大面积拥堵。此外,从攀枝花开往盐边县城、红格镇的客运班车,也调整了路线。病害原因设计负荷偏低使用时间长?

    昨天上午,记者再次到倮果大桥,几名桥梁养护工人系上安全带,从护栏上滑下,近距离观测塌陷点。

    记者下到桥底,发现桥底中央有一根水泥横梁不见了,正是这根横梁缺失导致这一段桥面失去支撑,出现了“V”字形塌陷。养护工人估计,横梁是在桥上吊杆脱落时,掉到下面的金沙江中。
    
    攀枝花市公路管理处处长蒲群林告诉记者,倮果大桥属于吊杆拱桥,出现脱落的是从桥北至桥南的第七根吊杆。该桥由省交通设计院设计,建成于1993年。2003年,当地曾对所有的吊杆全部更换过,平时一直都定期监测和养护。

    现场一工作人员说,从理论上来说,吊杆拱桥容易存在一些可能锈蚀的薄弱环节等问题,国内外出现过多起吊杆拱桥柔性吊杆断裂、导致整座大桥垮塌的事故。倮果大桥建成后出现过多次病害,也曾多次维修,被当地人称为“病桥”。这次出现病害,可能与当时的设计负荷偏低,桥梁使用时间长,经过此桥的重车多,桥梁一直处于超负荷状态有关。桥梁设计单位和有关专家将抓紧检测,尽快拿出抢险或排险方案。

    观点

    无疑是超载造成的?

    翻开共和国的历史,将大桥垮塌直接斥之为“豆腐渣”的应该是1999年1月4日重庆綦江彩虹大桥的整体垮塌。造成其中40人死亡,14人受伤,直接损失600万余元。这起事故背后所涉及的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领导人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其他控制能否实施和实施的效果。工程从立项、设计、发包、施工到验收,均不按照国家建筑管理法规进行,是典型的“六无工程”,领导人急功近利,为了捞取 “政绩 ”,为了在乌纱帽上贴金,而忽视了工程质量,最终造成大桥的整体塌垮。

    桥塌事件重复上演拷问的是公信力

    桥塌了,先别忙着定调。就像无所不能的“临时工”一样,啥坏事都被敢干,啥不该干的事都敢于承认是自己干的。超载,瞬间成为桥梁的“克星”,大货车成了马路上的“临时工”。只要有桥垮塌的地方,就有大货车的身影,而且必定是超载的大货车。上次哈尔滨桥塌事件,不是刚发生就有人跳出来喊大货车超载吗,这次,总让人觉得如出一辙。所以,桥塌了,在没有调查清楚之前,不要先急于下结论,必定,这种结论,不够严谨,难以让人信服,有时反而起到反作用。

    拿什么来纪念一座桥的75岁生日

    论经济,钱塘江大桥当年才花费160万美元,不久前坍塌的那座桥,造价超过18亿元人民币,足有3亿美元;论理论、技术、材料,今天与75年前相比,岂止天壤?就目前桥梁建设普遍采取的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我国直到1955年才研制成功。要论桥梁所受的考验,钱塘江大桥不但75年来一直在正常使用,其5号、6号桥墩曾在1937年、1944年和1945年还被炸过,比区区沙船撞桥墩如何?在桥梁建筑的人才、资金、技术、材料等等都大大优于过去的情形下,反而造不出质量堪与过去相比的桥梁,原因何在?

    有人对2000年到2010年国内媒体报道过的85起桥梁(地震灾害导致的除外)塌陷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排名第一的是“施工设计不合理”,其次是撞桥,再次才是超载。
相关阅读
热门视频
精彩专题
热点推荐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