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漫游攻略:不一样风情的人文文化(3)
中台禅寺:一座不同凡响的禅院
在自己的见识范围内,没有想到,寺院还可以以这样的面目存在。有别于殿堂瓦舍,没有斗拱飞檐,外观中台禅寺更像一座博物馆或演出大殿,它是以中西合璧的方式建成的寺庙,规模宏伟,大气自然,站到远处可以看见寺顶金光灿灿,高耸云端。导游说,禅寺历时十年建成,是台湾101大厦的设计者、著名建筑师李祖原所设计。
这里的比丘尼为我们做讲解,说曾经有建筑评论这是一个最丑陋的建筑,一个怪物,可是后来中台禅寺在2002年荣获第23届台湾建筑奖和第20届国际灯光设计卓越奖。
中台禅寺里的大佛
禅寺里面有电梯,高科技音响设备,艺术灯光照明,16层有一座全手工木质结构的七佛塔矗立在万佛殿里,大殿的两面都是玻璃做成的透明墙,“是同类玻璃墙中世界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玻璃墙”,比丘尼目光澄澈,步履如飞,历数禅寺里种种的新思想、科学理念和高科技。这真是一座很不同凡响的禅院。
禅寺里面没有设计烧香的地方,不像传统寺院里烟雾缭绕,取而代之的是每座佛龛前的玻璃罩里的檀香木。 在台湾,佛教颇有影响力,大约有4000多座寺庙,有很多人了解的星云大师创建的佛光山寺。其中中台禅寺主导佛法“学术化、教育化、艺术化、科学化、生活化”。
中台禅寺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比如一般来说,弥勒都是将布袋置于肩上,而这里的弥勒却是将布袋坐在PP下面,让人有“放下布袋,何等自在”的感受。是呀,也许我们都太执著了,才活着这么累,何不学会“放下”呢?
16楼是万佛殿,殿堂四周是万尊手工雕刻的药师佛。安立于万佛殿中央的是药师七佛塔,为传统大木作,不用铁钉,接榫而成,表现出传统飞檐、斗拱的建筑特色,用缅甸柚木制成,古铜色,略带淡淡柚香。 通常,香客需沿着天梯礼佛,先到观音殿,然后再到万佛殿,象征着“因次第进”渐修法门。
禅寺周边是一片园林,导游说,这些大树全是台湾市政建设时要砍伐的树木,全部移植到了寺院里。浓荫下,远山处,在细密的微雨中,我们看到的是寺院出资修建的中小学校舍。
九份山城:一抹怀旧的味道
最接地气,最可以感受台湾民间生活情态的是山城九份。
九份,曾经因为这里有金矿而风光,后来凋敝,但它怀旧的味道,被艺术家发掘愈发历久弥新,光彩照人。九份现在被列为台北12个最有潜力成为世界遗产的观光地之一。电影《悲情城市》、《戏梦人生》在这里取景,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也从这里获得创作灵感,九份因此声名鹊起。
走进九份就会有一种怀旧的感觉。当古老的街道、紧临的房舍以及当地特有的矿村风光成为电影人镜头下的取材,广告片段中那雾蒙蒙的背景,旅人拾级而上,仿佛是在梦境中。
九份古城鸟瞰
九份的房屋顺应山势,鳞次栉比地盖在一起,狭窄的街道和陡直的石阶,高高低低,曲曲弯弯,是九份最有特色的景致,行走其间,你感觉像是走在谁家的屋顶上。曲折狭小的车道上全是车潮和人流。
基山街是最热闹的一条街,大部分的商家都聚集在这里,很多风味小吃,像芋圆冰、肉圆、阿婆鱼丸、草仔粿,似乎每一家都是历史悠久。
台湾生意人的优雅也在这里体现,没有高声吆喝,有的只是甜蜜的招徕声,一个自挂招牌“姚吱吱”的大妈,戴着假发,头顶大花,热情自信,还忙里偷闲向对她拍照的游客,伸出手指:“耶”!石头铺成的街道两旁全是商铺,街上的人接踵摩肩,但没有喧闹的音乐,细细走,慢慢看,人很多,但不是非常喧闹嘈杂。
九份的小吃远近驰名。鱼丸是每次来必吃的,最有名的是张记和鱼丸伯仔。张记以大见称,鱼丸伯仔却是颗颗细粒,入口弹牙,很有嚼劲儿。还有阿兰草仔粿、阿英红糟肉圆、廖家入口酥等九份特色小吃也一定要尝一尝。
石阶、茶香、日式老屋,勾勒出一幅怀旧的美景,也是这种情调吸引了很多游客来此造访。竖崎路有很多咖啡馆和茶屋,各具特色,露台向外,可以看到远处的海,还有山间的金矿遗迹。据说这里没有宾馆,但最多的是民宿,选择一间面对大海的房间,夜色阑珊,倚窗看海,享受山城的灯火与静谧,将是多么惬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