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爆料 导航

影院回归首周市场缓慢“复活”行业调整下网络电影成新风口(1)

编辑:xal5772020-07-27 06:30:58

■廖木兴/图

沉寂近180天后,全国电影院终于陆续开门。由新疆题材的《第一次的离别》打头阵,少量小体量新片及约20部复映影片同时上映。然而,新片数量稀少仍限制着报复性消费情绪。大体量影片也仍在观望市场消费恢复情况,迟迟未能定档。

疫情后电影市场的恢复过程,注定是缓慢、需要耐心的。即便众多重量级电影可能在下半年扎堆上映,引发可以预见的观影热潮,但档期的稀少也意味着全年票房情况或无法太过乐观。

疫情带来的影响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由疫情推动的变革也在持续进行。一方面,钱包收紧的影视企业必须止损并找到能稳定盈利的方法,如优化院线产品,在影片质量等方面握有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向风头正盛的网络电影等领域转型也是一个重要方向。在今年上半年,华谊兄弟、欢瑞世纪等传统影视巨头的身影便出现在不少爆款网络电影的出品投资方中。在电影院档期紧缺的情况下,线上院线与线下院线相互配合,或将形成相当的市场增量。

■新快报记者 郑栩彤

现状

“在目前这个阶段,影院卖的可以说不是票,是希望,只要影院开业才会有希望。但是如果没有好电影上映,电影市场还是会处于困境中。”

市场盼重磅影片“热场”

全国影院进入复业进程后,全国票房开始逐日递增。7月20日,全国票房350万元,7月22日达到568万元,复工后3日全国总票房达1375万元。

与此同时,影院复业率也逐渐提升。据猫眼等订票平台数据,影院复业首日,广州约9家影院开启售票,上周五广州复业的影院数量则增加至45家。

然而,影院复工率并非影响票房的唯一因素。

在上座率及票价均不变的情况下,若按7月21日电影院复业率16.5%、票房456万元计算,当天若影院全部复业,全国票房也仅有2763万元,相当于去年同期工作日票房的23%。实际上,据新快报记者观察,广州非繁华地段的影院上周工作日非高峰时间段的场次也很少满座。

上周二下午5时,位于繁华地段的天河电影城已售卖完晚间场《第一次的离别》的票。当天夜晚,天河电影城还有另一个场次满座(本文的“满座”及“上座率”概念都在出于防疫要求上座率不超过30%的前提下)。而在位于上下九商圈和北京路商圈的另外两家影院的夜间场次中,《第一次的离别》上座率则仅在50%左右。

正在等待进场观影的陈先生告诉记者,阔别影院半年后,他很怀念在电影院观影的体验,当日他早早订好了电影票。不过归根结底促使他前去观影的原因,主要还是他对刚上映的一部新片题材感兴趣,“目前有20多部电影上映,但除了《第一次的离别》,其他几部新片质量不是很好。重映的电影中,我应该只会再来看一部”。

历史票房和口碑较高的复映影片相对较受青睐。7月23日,广州市分别有24家和16家影院放映了《第一次的离别》和去年底首映的《误杀》。但在20余部重映的影片中,还有9部历史票房在300万元以下甚至不及100万元的影片,其所获放映场次最低只有每天一场。新上映的另外两部影片则场次很少甚至未获得排片。“在目前这个阶段,影院卖的可以说不是票,是希望,只要影院开业才会有希望。但是如果没有好电影上映,电影市场还是会处于困境中。希望上游创作并向院线供应好作品,共同培育市场。”金睿天甲影业副董事长莫争向新快报记者表示。

上周五起,更受期待的新片开始陆续上映,如好莱坞影片《喋血战士》、国漫《妙先生》等。但由于下半年档期稀缺及市场恢复情况仍不确定,不少大体量影片还未定档,如《唐人街探案3》等5部原春节档电影、《花木兰》等17部进口影片。据灯塔数据,8月起至年末,待上映影片数量达到124部,而周末档和节日档的数量总共只有24个。这意味着,下半年每个档期上映的影片数量将平均高达5部,周末或也将成为竞争激烈的档期。

影院停业期间

注销吊销影视企业1.1万家

在影院暂停营业的半年时间里,行业格局持续改变。

据天眼查数据,在影院暂停营业期间,注销或吊销的影院相关企业数量7797家,注吊销影视相关企业数量1.1万家。而与此同时,新注册成立的影视相关企业也达到4.1万家。在疫情的影响下,影视制作企业与院线企业也面临着不同的生态。一方面,虽然院线巨头失去了影院收入,但解决了现金流问题后仍可借机抄底扩张,市占率有望提升。而由于积压项目多、档期少,片方则需面临项目回款难、投资收紧及投资风险高等难题。

据企业公告,近日,横店影视宣布其年内已获得政府补助逾5000万元,计划今年新开影院60家。疫情期间面临倒闭的中小影院,也成为资金入场抄底的好对象。国资背景雄厚的上海电影集团此前已出手近10亿元成立“影院抗疫纾困基金”,以并购、增资和参投长三角区域内的影投和影管公司。4月底,万达电影则宣布定增43亿元,其中用于新建影院的资金近30亿元,拟于3年内新建影院162家。疫情下效益较差的影院难出售也给了院线巨头扩张的机会。6月份,一直以直营影院为主的万达院线开放了院线加盟,开始重资产与轻资产并举的模式。

对疫情后院线集中度的乐观判断也体现在股价上。影院暂停营业期间,典型的院线股横店影视、上海电影和金逸影视股价仍上涨了26.6%、22.3%和9.2%。

但与此同时,影视制作公司面临极大压力。由于影片撤档等原因,今年一季度,华谊兄弟和北京文化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分别仅剩1.68亿元和1.15亿元,相比去年底该项余额还分别有5.54亿元和1.76亿元。影院暂停营业期间,北京文化、欢瑞世纪、万达电影和华策影视股价分别下滑了25.6%、29.8%、5%和9.2%。

在影视剧组有条件复工、影院有序开放之后,影视制作方面也难以迅速回血。据一家影视制作公司高层透露,5月份横店剧组复工后,开拍的剧组约九成是做网络电影或网络剧的。档期紧缺则限制着电影项目回款。国海证券传媒分析师朱珠向记者表示,头部影片定档后,出品发行企业的业绩相对有保证。但制作发行方需权衡这部分影片定档暑假末端或贺岁春节档,还需考虑年底疫情的不确定性。而纵观今年剩下的5个月,除暑假档之外便仅剩国庆档一个重要档期。多个院线及影视制作从业人员向记者表示,由于档期稀少、大片或扎堆上映,中腰部及小制作影片短时间内在院线生存将相对更困难。

展开更多
标签:影院
相关阅读
热门视频
精彩专题
热点推荐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