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回来了”——北京影院复工首日见闻
北京影院复工首日,两位戴口罩的观众按规定扫码、测温、取票后,在万达影城北京CBD万达广场店的大厅等待入场。新华社记者张漫子 摄
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记者张漫子)7月24日零点整,影迷麦新走进位于北京国贸的万达影城IMAX厅,观看小罗伯特·唐尼主演的新片《多力特的奇幻冒险》。
“半年多没有听到龙标的音效了,激动!这是我2020年在电影院观看的第一场电影。”为了“刷首场”,麦新提前来到影院,戴好口罩、扫码测温、取票、合影、发朋友圈,“仪式感”满满地赴这场久违的电影之约。
7月16日,国家电影局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其中提到,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可于7月20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作为首都的北京定于7月24日恢复影院营业。复工首日,北京地区共有《多力特的奇幻冒险》《当幸福来敲门》《第一次的离别》等39部中外新片和经典老片放映。
根据北京市电影局的要求,北京地区复工影院的影厅须采取错时排片,每场的上座率不得超过30%;同时,日排片减至正常时期的一半,每天每场放映的间隔不少于30分钟。
7月24日中午,一名前来观影的年轻女观众在取票机处同时取出两张电影票。由于半年多没有观影,她决定一次性“连刷两场”。新华社记者张漫子 摄
严格限流之下,影迷观影热情丝毫不减。一名独自前来观影的年轻女观众在取票机处同时取出两张电影票。“一场是11:30开场的《当幸福来敲门》,一场是14:40的《寻梦环游记》。总算可以到影院看电影了,我决定一次连刷两场。”这名女观众说。
还有观众结伴而行,用实际行动支持电影市场的回暖。“上半年看了许多文章,都在写电影院在疫情中受到的危机。得知很快就要复工,影院的工作人员也非常不易,第一时间做好保障,感谢他们为我们观影提供的安全环境。”观众唐赛说。
正如唐赛所说,中国的电影院在上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受到了诸多挑战。对于制作方而言,《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等多部已经定档2020年春节上映的影片不得不推迟超过半年,才能再次申请上映。此前紧锣密鼓进行的各地路演、预告片和海报的投放都付诸东流。
从影院的角度,自1月底暂停营业以来,半年“颗粒无收”让不少无力负担房租等成本的影院被迫关门,甚至永久停业。不少电影从业者面临无工可出、收入骤减的状况。根据疫情期间中国电影家协会等机构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187家样本影院中近半数影院现金流告急,42%认为自己面临关门风险。
复业首日,首都电影院西单店、珠影耳东传奇影城等24日多个场次出现开票即售罄的景象,让影院工作人员切身地感受到“观众回来了”。
“从24日零点场,到今晚的黄金场,30%的可售座位所剩无几……远远出乎我们的意料。”万达院线北京区域总经理李季说。
让首都电影院的工作人员感到高兴的是——“复工首日无一人饮食、每位观众都严格遵守影院标识和要求,配合扫码、测温、保持间距,一切都非常顺利。”
7月24日起,北京影院如期复工。根据相关要求,影院采取隔排隔座的方式售票。影厅内,观众按隔排隔座进行观影。新华社记者张漫子 摄
影迷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惊喜。“电影票价便宜了,在北京能看到20元一场的3D版《寻梦环游记》,非常惊喜了!”唐赛说,不仅如此,隔座观影体验也相当舒适。
受访业内人士认为,在影迷的期待中,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下,经过暑期档、七夕档的预热,国内电影市场会加快回暖,并将在国庆档迎来复苏。
记者留意到,目前即将复映的经典老片纷纷采取增加视觉效果震撼的3D版本、播放加长版或特别版、增加彩蛋等方式,为老片增加亮点,吸引观众走进影院重新“刷片”。
多家受访院线表示,随着防疫成果进一步巩固,将会有更多影迷走进影院,未来两个月内将有更多中外新片陆续定档。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说,在线上娱乐方式多元化的趋势下,影院也将积极拥抱新的技术应用,增强视听优势。比如尝试小厅化、主题化影厅的差异化经营模式,满足受众多元化观影需求。此外,还可以探索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开拓“影院+社交聚会”“影院+科技体验”“影院+艺术沙龙”等新模式,拓展电影院的消费内涵,优化观众线下的观影体验。
广东省电影行业协会荣誉会长赵军表示,当前电影行业已经按下重启键,接下来产业链上下游应当齐心聚力,探索即时分账、线上宣发、跨界导流等产业创新,为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