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守护电影,我守护你丨电影人专场招聘、心理咨询助力计划
2020年7月20日,暂别影院178天后,
全国影院开始陆续复工。
在这六个月里,
我们目睹了无数影片的撤档延期;
听到了很多从业者或坚守或转型的故事;
感受到众多影视人在行业重压下的焦虑。
如今,伴随着影院复工这一针“强心剂”,
整个电影行业开始复苏,重焕新生;
电影人也渐渐走出阴霾,满怀希冀。
但复工背后的隐忧也不容忽视,
人流与票房无法保证、
运维与人工成本增加...
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
从业者的心态还是会经历一个起伏期。
一直以来,娱乐资本论都是
电影行业的观察者,也是陪伴者。
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
娱乐资本论&简单心理&BOSS直聘
联合推出“电影人关爱计划”
旨在心理+职场双赛道
全面助力电影人复工!
扫码开始你的“心”旅程
电影人专场招聘+心理咨询福利
在等着你哦!
观影热情,复工积极
7月16日复工通知下达后,不少影院抓紧时间在短暂的四天内迅速做好消毒防疫、人员安排、拷贝排片等准备工作,积极等待复工到来。
据猫眼专业版统计,7月20日影院复工首日,全国日票房347.6万元收官,观影人次达到15.5万,全国排映场次1.2万场。观众的观影热情远超预期,据媒体报道,杭州奥斯卡电影大世界影院昨天晚上八点半开售电影票,一个半小时后票已全部售空。
当日全国共175个城市恢复放映,全国总复工影院数为1271家,其中上海、杭州、长沙三个城市日票房位列前三,全国影院复工率达到11.2%。这个成绩对于停摆已经半年多的影院来说,虽然不算高,但毕竟复工就代表了希望。
“影院的复苏只是市场恢复的第一步,我们还需要用很多优质的作品把观众召回到电影院来。”北京文化电影事业部总经理张苗在电影频道的直播中感叹到。
复工背后,隐忧仍在
然而电影行业毕竟停摆了半年之久,问题与挑战不可避免。
影院虽然开放,但是目前限制场次和人次,再加上复工之初上线影片不足,人流与票房无法保证。而且影院一旦开业,租金、人工、水电成本都会提高,歇业期间还可以和业主谈减免房租或是延迟交租时间,而现在正式复工后,该还的钱都要还了。
收到影院复工消息后,河豚君也给几个影院行业的朋友发了祝贺的消息,大部分朋友都还比较开心,但也有人无奈诉苦,“今年影院确实是太惨了,好不容易复工了,可现在也是开门即赔钱。”当初待工期间也没让乐天派小A感到焦虑,但开始重拾旧河山,她却倍感压力。
杨哥是个影院的中层,疫情期间只拿最低薪资的他并不能维持一家三口的开销,好几次跟他联系的时候,他都在外兼职快车司机贴补家用。终于等来复工,但随之而来的又是片子少、客源少等新问题,“待工是赔钱,开工其实还在赔钱,不让开业你能骂一骂,给你开业了,你还要骂不挣钱,那就是不懂事了。”
作为旁观者来看,似乎影院宣布复工,就是胜利的号角,这段黑暗时光终究熬了过去;但在业内从业者看来,这场硬仗其实才刚刚开始。
有人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摸索前行,也有人选择了调转方向。
CC所在的影院在疫情期间虽然没有裁员,但是只发最低薪资标准的80%,这半年来CC也一直在投简历找工作,但却没有收获。如今影院已经复工,但CC表示有好的工作机会也还会考虑跳槽,“最近工作太不好找了,希望市场慢慢恢复之后就业机会能多一些吧。”
心态调整,重回战场
疫情以来,影视行业再次受到挑战,大量剧组停机、剧院影院歇业、影视公司降薪裁员、很多影视人无奈转行......
如今,影院的复工是一个讯号,这意味着整个电影行业的重启,从投资方、制片方,到编剧、导演,再到宣发方和院线,整个产业链开始运作,电影人正蓄势待发。
但正如市场的全面恢复尚需时间,从业者的心理修复与重建也需要一个过程。在此阶段,一部分人的心态可能会起伏不定,也可能由于待业太久而无法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也会有一些从业者,在疫情期间或被迫或主动离了职,面对新行业、新机会的出现,他们其中有人在重新思考并规划职业路线,也有人在看到电影行业复苏迹象后准备重回曾经的战场。
此次推出的“电影人关爱计划”,正是从职场+心理两方面,助力电影人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