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评论 导航

《文学的故乡》纪录片与图书同发

编辑:xal5772020-07-23 13:03:09

本报讯(记者高丽)纪录片《文学的故乡》日前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受到业界广泛关注。根据前期采访加后期整理而成的图书《文学的故乡访谈录》,近日也由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发行。

《文学的故乡》是中国纪录片人第一次深度聚焦中国当代文学和作家,以影像为载体寻找文学的发生与萌芽,以真实记录为手段,为中国当代文学存像,分为《莫言》《贾平凹》《刘震云》《阿来》《迟子建》《毕飞宇》六部。该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出品,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家莫言为纪录片题写了书名。其中的《莫言》入选了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组织实施的“纪录中国”传播工程项目。

从2016年夏天开始,系列纪录片《文学的故乡》总导演、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率领团队历时两年时间,跟随六位作家,从零下42摄氏度的北极村到海拔4300米的巴郎山,从滔滔黄河到滚滚长江,从绵延千里的秦岭到一马平川的高密,一路寻找他们文学梦想最初升起的地方。“当年拍摄时,我常常为作家们的精彩言论所感动,而受篇幅所限,纪录片里使用的采访不到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据纪录片《文学的故乡》导演、该书主编张同道介绍,与纪录片相比,《文学的故乡访谈录》的内容更加丰富,是根据前期采访内容加上后期整理而成的。

《文学的故乡访谈录》由导演手记“文学是土地的呐喊”及“莫言和他的高密东北乡”“贾平凹和他的商周乡村”“刘震云和他的延津世界”“阿来和他的嘉绒藏区”“迟子建和她的冰雪北国”“毕飞宇和他的苏北水乡”六大章节构成。张同道表示,《文学的故乡访谈录》不是作家传记,而是采用访谈录的形式,揭秘一个作家如何把现实的故乡转化为文学的故乡。“我坚持请求每位作家回故乡,就是希望作家重返现场,回到真实空间,情有所动,心有所感,触发自然而内在的反应。《文学的故乡》里最珍贵的正是现场捕捉的影像。六位作家,六座巍峨高山,我们要一座一座攀登、品味、思索,留出足够的耐心、韧性与节奏。”

展开更多
标签:纪录片
相关阅读
热门视频
精彩专题
热点推荐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