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导航

元芳,你怎么看?惹网友发问250万次

编辑:小男2012-10-17 11:59:13

    李元芳地下显灵,神速蹿红网络。近日,许多乡亲的围脖被“元芳,你怎么看?”这个“神问”给“黑”了,它以2427804的讨论量,雄踞微博话题榜单之首,跟贴句式被网友称为“元芳体”。

元芳,你怎么看?惹网友发问250万次

元芳,你怎么看?

    元芳原名李元芳,是系列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的副手,因思维缜密、善于推理而备受器重。“较真”的网友截图总结出四部《神探狄仁杰》一脉相承的亮点:办案时,狄仁杰常以“元芳,你怎么看?”征询下属意见;对此,李元芳总是“公式化”地答道:“大人,此事必有蹊跷。”这一“经典”对白遭网友吐槽并跟风援引,“元芳体”就此诞生。几日来,“元芳体”一直位居微博热门话题前列,且持蹿升势头,相关讨论帖达到数十万条,“元芳,你怎么看”的“贴吧”也已建立,围观者众多。

    我以为,原本,狄仁杰的“元芳,你怎么看?”带有征求意见的性质,意思是,你对本案还有什么好的办法,或是不同意见,毕竟李元芳的智力,并不比狄仁杰逊色多少。但实际剧情中,或许为了突出狄仁杰的主角地位,遇到案件,总是让狄仁杰先高明地分析一番,而李元芳的“大人,此事必有蹊跷”,只是一片顺理成章的“绿叶”。所以,狄仁杰的“元芳,你怎么看?”具有很强的心理暗示——狄大人把下官想到的、没想到的,全想到了,肯定是“此事必有蹊跷”嘛!

    这只是剧情需要而已,当时二人合作办案时,未必如此。但现实生活中,类似“元芳,你怎么看?”这样的句式,却还是大有土壤。信手拈来,现在“幸福调查”正在进行,逮谁都问“你幸福吗?”在生人面前,在一些记者某种程度的心理暗示下,谁不说自家好、自家幸福呢?其实,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当然,面对这样的仓促提问,也有不按套路出牌的,譬如曾师傅的“我姓曾”,莫言的“我不知道”。无论怎样的回答,都不能算错,因为,幸福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用“你幸福吗?”的心理暗示,达成“元芳,你怎么看?”的“剧情”需要,本身就很“洗具”,很滑稽。

     新闻反应

  “狄仁杰”不介意 元芳“不耐烦”了

  《神探狄仁杰》目前已拍了四部,皆为央视大戏,每每播时收视和口碑都奇佳。剧中有狄仁杰、李元芳等人与各大反派的斗智斗勇,十分有看头。在“元芳体”引发网络现象的情况下,狄仁杰的扮演者梁冠华也发微博普及元芳体,并且发了一个“偷笑”的表情,可见当事人十分有娱乐精神,并不介意恶搞。

  形形色色的事情都要麻烦到“元芳”,近两日就被问到200多万次,网友笑侃“元芳”不是很忙而是很烦。一张李元芳拿剑怒目而视的图片也被广泛传播,图上写着一段话,“元什么芳,你再问我一句试试。”

  新闻解读

  “元芳体”为何这样红?

  在“亚历山大”的时代,那么多的调侃看似无厘头,却也并非毫无意义。“高晓松体”曾被人们疯传并改编成各种版本,道尽了职业的辛酸;“扫地老太”也曾风靡一时,在看似普通实则了不起的“扫地老太”身上,荡漾着的是“何处无高手”的惆怅。“元芳体”也一样,在“元芳,此事你怎么看”的发问里,未必是需要现实的正确答案,要的仅仅是一种态度。每个回答,不管是假装一本正经,还是啼笑皆非,所表达的,只是一个主题:调侃。

  调侃是排遣莫名压抑和忙碌辛劳的最好解药。在征求“元芳”的问话里,把抱怨当成解脱,将自嘲当做放松,没有扒粪的愤怒,没有质疑的深究,只是在一问一答里,等待一个俏皮答案,并最终淡然一笑。

  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也许对于这样的网络狂欢,很多人会找出意义,也会有很多人批评责骂,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如此认真。在这样的网络生态下,在个性与共性之间,在很多不懂或必须懵懂的问题上,我们只好深沉而幽默地发问:元芳,此事你怎么看?

  “元芳体”是一种文化消遣

  跟风炒作居然能让这么简单的一句台词走红,对“正统”的人而言,或许有些莫名其妙。不是正统人装模作样,而是这句话既没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妙意境,也没有令人感慨的历史名人典故可以解读,丝毫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有一种无厘头的感觉,这样都能走红,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是的,“元芳体”走红是一种网络现象。这是一种新型的文化消遣方式在网络上打趣逗乐。在文化快餐时代,神马都是浮云,网络热词各领风骚三五天,热不了多久,很快就会被新的网络热词取代。

上一页 1 2
展开更多
相关阅读
热门视频
精彩专题
热点推荐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