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昆仑山 探寻万山之祖的诸神和宝藏(7)
青海小香港
因石油而崛起的小镇
说到花土沟,必须先说到茫崖。
“茫崖”是蒙古语“额头”的意思,这个位于昆仑山腹地,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的要塞,东连冷湖、西邻新疆若羌、南接格尔木、北濒新疆罗布泊,是青海的“西大门”。
花土沟其实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山沟,行政划分上它是一座小镇,但在地图上并没有标注。那么它又是为何出名的呢?答案与能源联系了起来:石油。作为青海石油的总根据地,花土沟随着石油的发现,逐渐走上了历史舞台。
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当年,第一批闯进昆仑山的勘探队员,在向导穆迈努斯·依沙·阿吉老人的带领下到达花土沟。望着这一片连芨芨草都没有的荒凉戈壁,不知谁诗兴大发,给它起了这样一个诱人的名字——实际上,这里根本没有鲜花,花只开在勘探队员的梦里。
勘探队员之所以来到这里,是因为中国的第一代地质师周宗浚翻越昆仑山时,遇见了军阀马步芳部队的养路工,养路工递给他一块石砾,告诉他这玩意能点着。他便断定这里一定有石油。而后来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只有甘肃玉门、陕西延长等几个小油田,年产量12万吨,远远不够国家需要,便寄希望于昆仑山和柴达木盆地。随着花土沟的油泉子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全国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里。
花土沟很小,几乎没有土生土长的居民,这里世代生活的蒙古族、汉族老百姓大多都不会选择这块缺氧的土地长住。现今的花土沟,除了开采石油的人,就是一些来这里讨生活的外地人:四川人、河南人、甘肃人、山东人……
最早来这里谋生的外地人,往往都是被在石油站上工作的亲戚、老乡带领,才步入这块荒芜的土地的,随后大家发现这里能赚钱,人就越来越多了——再后来,花土沟没花的历史也因此终结了:曾惠玲是一位干了12年采油工的四川女子,她在花土沟建起了第一家幼儿园——她接起了一百多米的水管线,闸门、弯头、管子、挖沟机,只为让终年与戈壁作伴的孩子们见到绿树和红花。她的行为感动了花土沟的所有人,大家一起动手,水哗哗地流进了幼儿园,花土沟的第一朵花就这样开放了。
花土沟越来越富了——现今的花土沟,不仅发现了尕斯库勒等油田,还发现了我国第三大气田——涩北气田,花土沟周围上千平方公里的荒漠里密布着无数的钻井平台,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汲取着地下几千米深处的石油——这些石油养活了很多有钱人,花土沟的汽车几乎比人还多,而且全部是好车。镇上的娱乐业也十分发达,沿路两侧都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餐馆、发廊、舞厅、酒吧,所以这里又有一个称呼:青海小香港。
探险驿站
前往死亡谷的“魔鬼通道”
除了“石油基地”,花土沟还有另外一个重要身份:驿路重镇。
沿着花土沟西去,即可快速到达新疆的若羌,同时,这里也是去探访楼兰古国的重要驿站。不过,花土沟之所以在中国驿路历史上刻下大名,则是因为昆仑山中的一条“死亡峡谷”——那棱格勒河谷。
那棱格勒河谷内,大小湖泊星罗棋布,牧草繁茂。这里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马熊、盘羊、藏狐、野兔……但是,景色迷人的峡谷却充满着神奇和恐怖:相传进入这里的牧民,绝大多数都莫名失踪、死亡,出来者为数极少。峡谷外的牧民则说,峡谷内有吃人的恶魔,曾经还听到过峡谷内猎人求救的枪声和挖金者绝望而悲惨的哭嚎声。
昆仑山
所以,即使里面动物众多,牧草丰盛,人们都远离这里,并把那棱格勒改名叫做“魔鬼谷”。史料有记载的关于妖魔吃人的记录,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初:军阀马步芳试图从青海腹地打开进入新疆的门户,控制塔克拉玛干沙漠以东的地区,同时在昆仑山一线形成对西藏在边界上的布控。当时,军队有两条路可走,一条就是走那棱格勒河谷,一条则是走茫崖穿越千里戈壁。结果,军队进入死亡谷,先遣队莫名失踪,大部队被迫改道。
上世纪80年代初,新疆地质局派科考人员进行考察,得出了一系列答案:河谷主要是一个雷击区,有大面积强磁性的玄武岩,还有很多条铁矿脉以及石英体。由于湿空气受昆仑山主脉和祁曼塔格山脉的阻挡,汇集谷内,形成雷雨云,加上地下磁场的作用,经常产生“雷暴”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