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导航

黄河浮尸调查:自杀者居多(2)

编辑:小男2012-10-10 10:24:09

    为了顺利前往小峡库区探访,早报记者一行人也掏出了300元油费,才获准登上魏职军的快艇。

    “黄河鬼侠”老魏

    在魏职军父子之前,老魏是什川镇唯一的“职业捞尸人”,也是目前在世的捞尸者中“从业”时间最长的人。

    虽然已年过花甲,但老魏看起来健壮敦实,一只手可以掀开盖住水窖的石板。村民说,凭借过人的胆魄、力量和与生俱来的水性,他送走的浮尸成千上万。

    老魏大名魏职前,兰州皋兰县什川镇河口村人,16岁开始以捞尸为生,人称“黄河鬼侠”。

    在小峡水电站建成之前,从兰州城漂来的浮尸,少数留在了下河坪村“老裤衩湾”,大部分被直接冲至河口村的回水湾,这里也成为当地最有名的“死人湾”。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老魏就成了死人湾的“职业捞尸人”。直到小峡建成,大量浮尸被拦截在上游库区,老魏的“生意”才被下河坪村的同宗魏职军父子“夺走”。

    老魏说,半个世纪里,死人湾送给了自己上万具浮尸,每一具都被记录在案。那一沓一沓的记事本还被村里人比作阎王爷的“生死簿薄”。

    “夏天多、黄河发大水的时候也多,最多的一次一天捞过20具。”在魏职前的记忆中,从他出生时起,顺河而下的尸体就在家门口的河湾里游荡。虽然每一年的数量不尽相同,但整体上看,数十年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变化。

    魏职军也说,“从业”以来,每年捞着的尸体从60具至100多具不等,而截至9月初,今年捞上来的已近50具。这一数据尚不包括兰州市水上派出所和榆中县派出所打捞,以及小峡水电站清理库区垃圾时处理掉的尸体。这些浮尸都被发现在兰州市区至小峡水电站约25公里的河段。

黄河浮尸

黄河浮尸

    “有病想不开跳河了,心情不好跳河了,家里闹点矛盾跳河了,各种情况都有。”魏职军回忆,今年4月,兰州某高校一位教授醉酒之后也跳河了,“家人找了4个月,到现在还没找到人。”

    救援警力严重不足

    据皋兰县公安局、民政局的介绍,浮尸中,以自杀者比例最高,意外落水者次之,身上有明显伤痕者少。此外,浮尸的成因也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如,1962年,全国自然灾害严重,寻死现象较多;1963、1964年以后,全国开展“社教”运动,因经济问题出事的多;“文革”期间,有所谓历史问题的老干部和因男女关系问题的投河者众;到上世纪80年代,因家庭矛盾、工作压力投河以及畏罪自杀的情形逐渐增多;上世纪90年代以降,社会呈现多元化发展,下岗失业、病痛缠身、家庭矛盾、意外失足者不一而足。

    曾有甘肃警务系统人士统计,20世纪末期,浮尸中自杀、失足、被杀者的比例分别为85%、10%和5%。自杀者中,八成为16至45岁的中青年,且多数为穷人。

    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治安状况的整体改善,被碎尸、割喉、捆绑、装麻袋等凶杀痕迹明显的浮尸逐年减少。

    兰州市皋兰县公安局治安大队队长肖振西透露,2008年至今,经该局处理的黄河浮尸也超过200具,且“几乎都是自杀的”。而这些,可能只是黄河兰州至小峡段浮尸总数的一小部分。

    另据兰州晨报等媒体2009年的报道,兰州市水上派出所的统计显示,每年有近300人在黄河中结束生命,在4月至9月间,平均每月就有20具浮尸被打捞上岸。其中,“无人报警、无人认领、无线索源”的所谓“三无尸体”占到三成。

    思考

    据统计,兰州市每年有近300人在黄河中结束生命,在今年4月至9月间,平均每月就有20具浮尸被打捞上岸。而从上世纪60年代始,则有超过1万名浮尸漂荡于黄河兰州段。对此,无论我们的心情多么沉重,但逝者已去,更应多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

    我们每个人应心胸宽广,多为家人和他人想一想。“职业捞尸人”老魏曾说浮尸的原因,“有病想不开跳河了,心情不好跳河了,家里闹点矛盾跳河了,各种情况都有” ,“20世纪末期,浮尸中自杀比例为85%”。一时之间,我们或许会有这样那样的难处,但不能“一跳了之”,而是要把自己对家人、对他人的责任牢记心头,遇到难处,当怀一种“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精神。

 由政府牵头,各部门之间加强合作。黄河兰州段浮尸的现状是“地方公安、民政、环保部门与水电企业和捞尸人之间,围绕各种问题纷争不断,凸显多头管理无人负责的治理困境”。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扯皮,不愿承担责任,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浮尸的发生。

    社会保障部门加大对穷人的救济力度。“曾有甘肃警务系统人士统计,自杀者中,八成为16至45岁的中青年,且多数为穷人。”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那么美好,笔者认为自杀者不被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绝不会贸然走上绝路。我们每个人应平时对贫穷者多一点关注,保障部门应多出台一些长远的政策为他们“谋一条生路”。

  义务搜救队与警力相配合,并尝试将“捞尸人”纳入队伍之中。“目前,兰州水上派出所能够救援或打捞尸体的警力只有四五人,且年龄偏大、水性不高,出警速度慢,往往只能求救于义务搜救员,警方打捞上来的"基本上都是尸体"。”如果打捞上来的只有尸体,水上派出所就失去了其设立的基本意义。诚然,黄河水段长、情况复杂,单单依靠水上警察无法避免所有情况的发生。将当地居民和沿岸水性好的百姓组成了义务搜救队,并将熟悉黄河情况的“捞尸人”纳入其中,给他们一个“正当职业”的名分,也许是我们的当下之举。

  “危机永远蕴含着转机”,黄河兰州段的浮尸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在别的大江大河或许也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唯有切实行动起来,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敬畏地对待每条生命,才能让他们不再漂浮、魂有所依。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
热门视频
精彩专题
热点推荐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