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美国密西西比河 探秘河流的源头秘密(4)
来汉尼拔必须先复习一下大师的名著,书不厚,半个下午就能一口气看完,再走进汉尼拔,你就会发现这里凝固着的一切都开始鲜活。我问故居管理员,小说里孩子们看到恶棍杀人,附近是不是真有那个坟地和让人心惊胆战的山洞? 管理员微笑着回答“当然,当然,只是那坟地并不是个旅游景点,真的埋着百年前的死人。你最好还是别去,至少别在晚上去”。
马克·吐温的生花妙笔让这座密西西比河畔的港口小镇韵味悠长
汤姆·索亚的气场太足,管理员越这么说,越激起我对夜探坟地的好奇。到天黑时分, 暮色笼罩小镇,我壮起所有的胆量,按照管理员的指点,把车开去镇边山上的那片老坟地。上山的路弯弯曲曲,密西西比河就在山脚下。透过树林的间隙,能看见河面泛起的月光。跨越大河的桥上车来车往,灯光闪闪,将人拉回现代世界。于是给自己壮胆,百年的鬼有什么好怕的,那杀人犯最多也就是个故事角色。
从车后箱拿出三脚架,支稳,想拍张夜景,也许相机能看到些马克·吐温描述的神秘。刚设定好相机的2分钟长时间曝光,按下快门,一阵山风吹过,树林里忽然发出一阵细碎的沙沙声,好像有什么活物正从林子里走近。刚才的神闲气定顿时烟消云散,一股冷气沿着脊梁骨油然而起,直漫到头顶。头皮发麻中,发动了汽车,打开了车门,时间似乎从来没有如此慢地度过。等快门终于关闭的时候,林中传来一声凄厉的鸟叫,夜深人静之时,直让我魂飞魄散,关上门,油门踩到底,狼狈逃窜而去。
天再亮时,却是个艳阳天,昨晚的惊魂渐渐散去。跟着群穿着花花绿绿的游客出发,汤姆和贝琪历险的山洞就在汉尼拔镇外,一处相当热闹的旅游景点。小说中描述的山洞出口在河边,也确实有这样一个洞口,却为了管理的不便关闭了。跟着导游走进这孔在地理学意义上死去的溶岩洞,洞里的钟乳石在马克·吐温的年代大概就已经停止了生长,在无数游客手掌的摩挲中变得油光锃亮。
洞里灯火通明,游客的安全永远是美国旅游点最重要的考虑。在洞的尽头,向导大声指挥游客们站在原地不要移动,然后把所有的灯光都关了。漆黑寂静中,汤姆和贝琪经历的那份恐怖悄然升起,正想细细品味一下独处山洞的感觉,一个不识时务的游客忽然按亮了闪光灯。哄笑中,那点点神秘感在瞬间消失。如果马克·吐温再世,哭笑不得中,也许还能写出一篇带有更多些讽刺意味的汤姆·索亚当代历险记。
TIPS
汉尼拔到圣路易城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可以跟旅行团,但更合适自驾车前往。这一段的密西西比河基本在很深的河谷中穿行,不妨可以考虑远离城市,夜宿河边高崖上的客栈或野营,居高临下,看河里的驳船在暮色里慢慢驶过,非常安静。
农机帝国
密西西比河流域中,许多州以大河为分界线。依河筑城,经常就成了隔河相望的文明。双城的形成如此,而在爱荷华边界上更有一片四城相邻的地区(Quadcity)。四城中,名气最大的是莫林Molin城,这里是著名的国际农牧机械约翰·迪尔(John Deere)的大本营所在。
因为落差和缓,密西西比河沿岸有着大片的冲积地带,肥沃的土地,极其适合大规模耕种,这里也是美国最大的粮仓。沿着大河之路顺流而下,眼前的场景如一部枯燥的记录片,同样的画面连绵不断,几十公里,都是望不到尽头的田野。不想回头,却也找不到过河的桥梁。
路边出现一块路牌—渡口(Ferry)。绕着高耸的粮仓,转弯,道路沿着河岸的坡度直接进了大河。渡口空空如也,没有人在等候,甚至没有管理员,正怀疑这个渡口是否早已关闭,就看见河边插着的标记牌上写着:“需要轮渡时请闪亮车灯”。照章而行,果然,只一会儿,对岸的树荫里缓缓漂出一条轮渡,慢慢向我驶来。
这次,居然碰上了密西西比河上依然在运行的最后一条汽车摆渡。我将车开上甲板,熄火,拉紧手闸。轮渡慢慢悠悠又沿着来路向对岸漂去。我问一名水手,在生活节奏飞快的美国,怎么还会有这样一条慢悠悠的航线存在?他却不以为奇:这里是农村,太阳升起,月亮升起,日子过得不紧不慢,庄稼长得不紧不慢,有什么好着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