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导航

7岁女童食用泡了两天两夜的黑木耳 血液置换4次生命仍然垂危

编辑:小男2018-08-10 15:38:50

  黑木耳是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道食材,不管是凉拌还是爆炒,出现的频率都是很高的。黑木耳的蛋白质含量堪比动物食品,有“素中之荤”的美誉。木耳本身无毒,但是长时间泡会变质产生生物毒素,或滋生细菌、真菌等致病微生物,其症状就跟误食蘑菇中毒一样,常以急性肝、肾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重症患者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

        最近,一名叫雯雯的7岁小姑娘就是吃了妈妈浸泡了两天两夜的黑木耳致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ICU抢救了一个多星期,全身血液置换了4次,依然没能醒过来,目前生命垂危。

       在7月28日那天,雯雯和妈妈还有弟弟一起吃了这道黑木耳,吃完后三人就感到腹痛、恶心、呕吐、头晕,到了医院检查后发现,三人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弟弟因为不喜欢吃黑木耳,吃了不会很多,所以很快就脱离危险。雯雯和妈妈就严重得多了,她们全身黄疸升高,肝功能严重受损。尤其是雯雯,很快发展为肝功能衰竭,其他脏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人已经昏迷不醒。

        浙大儿院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叶盛分析:“雯雯一家三口之所以会中毒,很可能就是因为黑木耳泡发时间过长,在水里泡了两天两夜,而且又是在室外高温的环境下。”叶盛副主任说,黑木耳所携带的椰毒假单胞菌最适宜产毒的温度为26℃,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37℃。夏季高温天气,又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这两个因素叠加,为细菌滋生和产生毒素提供了有利条件。叶盛副主任介绍,目前已知的有三种常见食物,如果储存处理不当,就可能会滋生“椰毒假单胞菌”,产生致命毒素“米酵菌酸”。

        1.臭米面。这是北方地区多见的一种食物。臭米面是将玉米、小米等粗粮用水浸泡发酵制成,风干后制成粉末,作为面条、烙饼等面食的材料。

  2.玉米面。玉米面的原材料是玉米粗粮,不少追求健康饮食的市民,会选用玉米面为材料制成的面食。玉米面如果储存不当,受潮发霉后,也会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毒素。

  3.泡发时间过长的木耳,包括黑木耳和白木耳(银耳)。尤其是鲜银耳,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率最高的食物就是鲜银耳。

     相信躺在病床上的雯雯妈妈一定后悔万分,为自己的疏忽大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木耳可用凉水(冬季可用温水)泡发。经过3至4小时的浸泡,水慢慢地渗透到木耳中,木耳又恢复到半透明状即为发好。这样泡发的木耳,不但数量增多,而且质量好。一定要做到随泡随吃,如有不适就要尽快就医。

展开更多
相关阅读
热门视频
精彩专题
热点推荐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