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导航

贵州副省长回应茅台成为国酒引争议(3)

编辑:小男2012-08-11 10:28:55

  企业要想未来有好的发展必须有多品牌架构,而茅台在业内扮演价格冲高的角色,高价格又可以给企业带来高利润。如果茅台有了国酒茅台的商标,就增加了家族品牌,在品牌系列化的同时,其价格也会拓宽。另外,如果茅台锁定“国酒”商标,也就有了价格导向。

  为文化底蕴正名

  同时,有关茅台“国酒”商标申请风波的另一个角力点,就是文化底蕴之争,国酒不但是个能招财进宝的金子招牌,而且还是对一家白酒企业深厚历史渊源的肯定,而茅台对于国酒称号,也并非实至名归,舆论指出,从历史悠久来评判,汾酒、西凤酒、杜康皆历史更长,其中杜康更称得上是白酒鼻祖,“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的《短歌行》就是最好的历史指证。

  清理国字门槛

  有业内人士称,茅台注册国字号商标的目的是清理白酒业内的国字号产品,意在提高国酒门槛。白酒营销专家肖竹青表示,如果茅台被准注册国酒,那么西凤酒的国典凤香、汾酒的国藏汾酒、泸州老窖的国窖1573都不能用了,因为国家商标局不允许企业使用近似商标。

  不亏本的买卖:成功与否都是赢家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茅台酒厂此番申请“国酒茅台”商标能否成功,在这场有关“国酒”商标争论中,茅台都已是不折不扣的最大赢家。

  “这个申请遭受争议是板上钉钉的事,能不能拿到这个商标对茅台来讲都不重要,茅台提出国酒商标申请本身就不失为高明的宣传营销策略。”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长期以来,贵州茅台都以“国酒茅台”进行自我宣传。此番众多媒体争相报道,无疑是给茅台和其“国酒茅台”概念作了一次免费宣传。而长达3个月的公示期,也意味着公众和媒体的关注还将持续下去。

  4、“以国之姓,冠尔之名”是否可取

  学者炮轰国酒茅台商标过初审 称违反4项法律法规

  因在微博上“约架”而成名的微博红人吴法天对茅台申请“国酒茅台”商标一事发表微博称:“如此奢侈的白酒,要正式册封成为‘官酒’了么?”并称“国酒茅台”通过工商局商标局的初审至少违反了四项法律法规:《广告法》第七条、《商标法》第十条、《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和《含“中国”及首字为“国”字商标的审查审理标准》。

  汾酒称工商总局无权授予该称号

  汾酒方面指出,商标局初步审定公告被异议商标违反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含“中国”及首字为“国”字商标的审查审理标准》的有关规定。“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以注册商标的形式授予被异议人的酒类商品"国酒"的荣誉称号,将构成超越行政职责范围的行政违法行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职责看,其并无授予某一企业的酒类商品"国酒"荣誉称号的权利或职责。”汾酒集团在申请书中说道。

  5、奢侈品脱离大众何以服众

  茅台集团追求“国酒”称号可谓执着,迄今一共申请了9次,但此前一直未获通过。即使这样,该企业仍毫不客气地以“国酒”自居,其专卖店、宣传语都冠以“国酒茅台”,在茅台镇更是修建了气势恢宏的“国酒门”,这意思,大有把生米煮成熟饭的架势。

  茅台入选十大奢侈品是一封举报信

  近年来,茅台等高档白酒肆无忌惮地涨价,一瓶普通的53度飞天茅台,三四年前尚不过五六百元,如今市场价竟高达2000元左右。一项针对四川泸州、宜宾和贵州遵义三地高端白酒产业发展的课题组报告显示,高端白酒所占比重不到整个白酒销量的1%,但是销售额却占到了20%左右。业内专家认为,高档白酒撒“酒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公款消费在撑腰。比如,河南信阳是一个很小的地级市,在出台“禁酒令”之后,半年之内就省下了酒水费用4300万元。公款消费高档酒的能力,可见一斑。

  若非“官酒”谈何“国酒”

  而茅台集团也应该吸取教训,反思企业的市场定位是否出现偏差,以提升企业形象和文化内涵。茅台酒虽好,但茅台的市场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非常具有“中国特色”,即走“官酒”路线。虽然不久前规定“三公消费”禁喝茅台,而基于国情与常识,禁喝规定的效果也有待观望,但按照这种治理思路,茅台未来的“官酒”路线恐难持续。一旦“官酒”不再,茅台的“国酒”地位能否保住,不言而喻。而且,近年茅台价格不断攀升,基本上普通国民已经难闻其酒香,远离多数国人,何谈“国酒”?

  是不是国酒消费者说了算

  是不是国酒,得消费者说了算。当市场上看不见真正的茅台,当酒坛被标上“特供”的字眼,当它的价格动辄千元以上,亲民的二锅头似乎更博得民众好感,消费者只能望“国酒茅台”而兴叹!

  事实上,良好的消费品靠的是稳定的质量与良好的口碑,如果一味去争“国酒”的名气,而忽视了大众消费者,那这个名只是悬在半空中,没有太大意义。而且,如果“国酒”的牌子是自己争的,势必引来同行的质疑,其他酒企难免不会心悦诚服,同时也烙下了不正当竞争的话柄。

  “国”字商标获批有违市场公平原则

  目前,在中国的白酒中,五粮液有“国五液”,西凤有“国典凤香西凤酒”,汾酒有“国藏汾酒”,泸州老窖有“国窖1573”。如果茅台申请的“国酒”商标注册成功,就意味着其他这些品牌的类似商品都不能继续使用。这显然有悖公平原则,也不符合国际惯例。

  茅台注册“国酒”商标可能扰乱市场秩序

  如果“国酒”给了茅台使用,那么一些烟、茶企业是否都可以申请国烟、国茶?如若开“国酒”商标之先河,恐怕众多中国商标都会申请改名了,到时候,伊利、蒙牛甚至光明同样可以申请“国奶”,双汇、雨润也可以申请“国肉”,还有“国油”、“国车”等纷至沓来,这样“国”字号岂不泛滥成灾?

  6、白酒最后的狂欢

  产能规划大跃进 产能过剩不可避免

  在平均高达65%销售毛利率,及销售收入、利润动辄增长百分之四五十的强烈诱惑下,尤其是近三年来高端白酒销售价涨量增、丝毫不受经济周期波动冲击的诡异繁荣,令整个中国白酒行业信心倍增,纷纷借助国家“十二五”规划发展之机掀起一轮前所未有的产能大扩张。

  如此惊人的产能扩张已经引起各界对白酒行业未来产能过剩的严重担忧。郎咸平在今年三月份便有惊人之语:“按平均来算,白酒行业至少将有30%的产能过剩,也就是说每年产能下降1%将需要30年才能消化目前盲目扩张带来的后果,产能过剩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不可回避的难题。”

1 2 3 下一页
相关阅读
热门视频
精彩专题
热点推荐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