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一支连接过去和现在生活方式的笔 承担的理想主义
去往米兰的转机过程中,行李丢了。坐在机场等着,和另一对同样丢行李的美国老夫妇聊起了天,他们来意大利旅行,我来参加万宝龙(Montblanc)在米兰发布一款新笔的活动。听到万宝龙的新笔,老先生从座位上腾地站起来,说自己是多么喜欢万宝龙的钢笔,尤其是传统的灌墨水式,“在我还是年轻人的时代,西装胸袋上插一支万宝龙笔是非常有感觉的一件事,就算有时候衣服上会沾了蓝墨水。”他问我新的万宝龙笔会是什么样,我说,“我也很好奇。”接着我们就换上适当程度的“期待”表情,说起了现在的人们几乎不用笔写字了,但即便用的机会越来越少,包里还是会携带一只钢笔——我的包里就揣了一支万宝龙1992年出的作家系列银蛇阿加莎纪念钢笔——自己体会那种老派但踏实的心情。
万宝龙
对于这个时代钢笔使用的式微,和我曾用钢笔给一位远行的朋友写的明信片上的一句话是一样道理——“通讯太发达,好友变网友”。感叹发达科技改变人们生活方式这件事本身都成为过时,好在老派生活方式依然有人在遵循,进而成为一个特别的个人风格而存在,他们认为工艺和传统值得珍视,在此基础上添加创新设计,功能得以延续和发展,又能促成一桩新鲜潮流。万宝龙的新笔是不是如此?那时候我除了知道这个书写工具系列 Montblanc M 是与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产品设计师马克·纽森 (Marc Newson) 合作设计制作,对其他细节一无所知,但万宝龙力图把传统工艺与设计师的艺术品位、摩登设计理念结合,尝试创造出一款极具现代主义设计感的书写工具的努力,还是能够提前感受的。更何况,万宝龙精心地选择了米兰这个设计之都来发布新作(而不在品牌的发源地德国),使我毫不怀疑,设计,正是这款书写工具的核心概念。
德国总理阿登纳把自己的万宝龙大班笔递给肯尼迪总统
1963年德国总理阿登纳把自己的万宝龙 Meisterstück 大班笔递给肯尼迪总统,为他解了围。
初夏的米兰黄昏,一轮紫红的落日挂在风格多样的建筑物之间,晚霞也似乎呈现出鳞次栉比的节奏感。这是站在市中心的钻石大厦高层的落地玻璃前能欣赏到的景色,转过身,室内空间里也高挂起勃朗峰的白星尖儿。在展示柜里,我终于看到了 Montblanc M 系列书写工具的样子,它包括钢笔、签字笔、圆珠笔、用于电子屏幕的触屏笔和专用于绘图设计的幼细笔等不同笔款。
万宝龙经典的黑白色调
万宝龙经典的黑白色调与马克•纽森设计的装饰用品完美契合,营造出极富现代艺术美学的展示空间。
为了让宾客置身于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场景想象,万宝龙对发布餐会的布置花了很多心思。展示 Montblanc M 系列的区域带有互动性,有声控多媒体装置扩大笔帽的磁性“咔哒”闭合声,这代表了它的现代属性;一张写字桌上,法国书法家 Nicolas Ouchenir 正埋头为排队等待的宾客执笔书写个性签名和留言。传统的各式字体在他手中的 Montblanc M 笔尖下像蚕丝一般坚韧优美地吐出,这代表着万宝龙在书写传统上从过去到现今的一贯坚持。
法国书法家 Nicolas Ouchenir
法国书法家 Nicolas Ouchenir 正埋头为排队等待的宾客执笔书写个性签名和留言。